顾衡书单2 | 《千年帝国史》等五本书
顾衡 亲述

你好,我是顾衡。

这一期是书单,为你介绍几本好书吧。

一《千年帝国史》克里尚·库马尔

最近,对兴起于欧洲的民族国家这个东西进行反思的书挺多的。我现在给你介绍的这一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视角。

关于民族国家,有说它好的,有说它不好的。那说好说不好,参照物是什么呢?就是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大家在巴黎开会,重建全球秩序。战败的帝国解体,纷纷成立民族国家。这个过程,到二战后基本完成。

但是取消帝国,代之以民族国家,是不是就解决民族问题了呢?我们可以比较哈布斯堡王朝和希特勒德国对待犹太人的态度,显然,在帝国时期,也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时候,犹太人的处境要好得多了。可以说,民族国家,并没有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千年帝国史》,讲了罗马、奥斯曼、哈布斯堡、俄罗斯、英国和法国这几个帝国的兴衰历史,揭示了它们内在的结构性困境。

这本书更大的价值在于,它提醒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代民族国家不仅仅是帝国崩溃的产物,同时它也是帝国遗产的继承者。全部推翻重来,全都跟帝国拧着来,未必是民族国家最好的策略。在一些很重要的问题上,比如对内部差异化的尊重、对地方自治的鼓励,帝国的治理之道,大有民族国家可以学习和借鉴之处。

一键直达:《千年帝国史》电子书

二《清代的案与刑》郑小悠

推荐这本书的第一个理由,是作者文笔非常好,读起来实在是享受。

以前报纸杂志时代,只有极少数人有表达机会,绝大多数人只有看的份儿。那么互联网普及之后,每个人都可以说话,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书面语和口语越来越接近。优雅而细腻的表达,似乎就成了多余的东西,不合时宜的东西。

大家越来越不重视,甚至有点儿反感文笔这东西,觉得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得了,没必要费劲巴拉的,继续维持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分别。这么想,也有道理。

但是,如果是讲中国历史的话,就不得不引用当时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文言文的,那你引一段文言,再扯一段网络大白话,读起来就别扭,就违和。

那么,又要迁就今天的读者,把事情讲明白,又要通过文字的辞章之美和韵律之美,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氛围,这就需要高超的文字技巧。在这一点上,郑小悠做得非常好。

推荐的第二个理由呢,是这个年轻的作者是北大历史学博士,专业研究清朝的法律制度。所以她的这本《清代的案与刑》,和市面上的《清朝十大冤案》之类的就不是一回事儿。

郑小悠的书里也有冤案、大案。但是案情介绍完,她都会告诉你案件背后的东西,比如清代官员为什么热衷于诬良为盗,他们怎么对待上访,一个案子皇上关心起来,刑部怎么办……通过这些案件背后的东西,让你能对清代的司法体系有了一些了解。

三《货币的非国家化》哈耶克

今天,有说比特币好的,有说比特币不好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呀,通胀通缩啦,双方吵得一塌糊涂。但是早在1976年的时候,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哈耶克就提过,货币也应该参与自由竞争,由私人来发行。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来看看他的理由。

与大多数人想当然的观点相反,国家垄断货币发行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人类历史上,货币这东西,99%的时间内都是自由铸造的,官家垄断的情况,只是最近一百来年才发生的新情况。比如清朝的时候,全国使用的货币就不完全统一,各省各自铸造自己的。

再举个远点的例子,比如汉朝。汉文帝有个宠臣叫邓通,相面的说他法令纹入口,是个饿死之相。汉文帝大怒,赏了邓通一座铜矿,让他自己铸钱。皇帝的意思是,我让你过上家里有矿的日子,看你还怎么饿死。这件事情说明,邓通是可以铸造货币的。

其实在用贵金属也就是金银做货币的时候,货币信用来自于币材的价值,所以也就无所谓货币的垄断。官家也铸钱,民间也铸钱,自由竞争是常态。美国第一批殖民者,因为英国不许美国铸钱,所以都是拿贝壳当货币,也挺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面重新规划全球金融秩序,也就是布雷顿森林协议。这个协议的本质,就是以35美元/盎司的价格让美元与黄金绑定,然后美元再与各政府的法币以固定汇率兑换。

布雷顿森林协议1971年就垮台了。问题是,布雷顿森林协议垮台,也就是美国政府拒绝以35美元/盎司的价格回兑黄金后,美元,以及其他国家的法币,就失去了锚,各国政府开始滥发纸币,造成了严重的通胀。

1971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垮台,哈耶克1976年就写了《货币的非国家化》,主张把自发秩序也用到货币发行上,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行货币,大家在市场上自由pk。

说句玩笑话,哈耶克要是能活到今天,看到自己的设想被各种数字货币实现了,该多高兴啊!

四《爱彼迎传》利·加拉格尔

每个网站、每一个名人发了大财之后,都会有一本书出来讲段子。

eBay的故事是这样的:1995年,韦斯利搬到硅谷来和男朋友奥米达同住。韦斯利是一个PEZ糖盒的狂热搜集者,搬到硅谷之后,人生地不熟的,换糖盒的老朋友没有了,渠道没有了,不开心!奥米达就为她做了一个二手货拍卖网站。eBay由此诞生。

1995年那会儿,还没有在线支付。奥米达让买家卖家线上交易线下付钱。然后网站对卖家征税,25美元以下的交易额,税率5%;超过25美元的交易,税率2.5%,交税全凭自觉。

要说美国人真是讲诚信,大家在网上做完交易,卖家们纷纷用透明胶带把零钱贴在信封里,寄给奥米达,上线第一个月,eBay就开始盈利了。三个月后,潮水般的信封里,元角分的总额超过5000美元。奥米达雇了第一个员工,工作内容就是拆信封,把零钱取出来去存银行。今天,eBay的市值是227.64亿美元。

是不是很刺激?

爱彼迎的故事,是这样的:2007年,两个毕业不久的大学同学兼好友切斯基和杰比亚,因为付不起房租,决定以80美元/天的价格,为参加国际工业设计世界大会的设计师们提供“空气床垫+早餐”。这就是airbnb这个域名的来由——airbed & breakfast。

不过这本书可不光是段子。

这本书的作者加拉格尔是《财富》杂志的资深商业分析师,在商业圈创业圈里摸爬滚打多年,当然不会满足于讲一个故事。他通过对爱彼迎创始人的采访和对他们创业过程的梳理,告诉我们一个结论:创业的点子是出于灵光一现或者是运气,但是把一个天才的点子变成现实的过程,是有章可循的,是有标准动作的。

按照这个标准动作去做,成功的概率就会有所提高。他把这套标准动作总结提炼成七项原则,干货还是挺多的。不论是对于投资人,还是对于想创业的年轻人,相信都有所帮助吧。推荐给你。

一键直达:《爱彼迎传:打造让用户热爱的产品》电子书

五《简单统计学》加里·史密斯

这本书讲的是人们怎么以统计学为工具变蠢的,特别有趣!

史密斯说统计学不可信,第一个原因是故意的骗。因为大学里的教授们要写论文嘛!无论文不学术。笨人搞学术,最喜欢的就是把两个现象放在一起来统计一下,p检验啊,卡方啊,回归什么的。这么得出个结论之后,再根据结果附会一个理论,有些“学术”就是这么搞出来的。

那么,为了让自己的论文显得比较重要,学者们特别希望能得出“二者有显著差异”这么个结果。你忙活一大顿,得出个“每天播放公鸡打鸣声对母鸡产蛋率没有显著影响”的结论,这就没啥意思。但是结论是“每天播放公鸡打鸣声可以显著提高母鸡产蛋率”呢?这个论文的重要性就大多了。

那没有那么多“显著差异”可供发现,怎么办呢?故意造假的有,但是并不多。更多的是选择样本的时候就有偏差,也就是自选择偏差。数据是被污染的,结论也就是被污染的。这就是所谓“输入垃圾,输出垃圾”。

史密斯举了个例子笑死人。说有个大学教授,在学校酒吧里做统计。他发现,一桶一桶点啤酒的学生,平均饮酒量是点瓶装啤酒的学生的两倍还多。二者酒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所以他的结论是:应该禁止在校园周围的酒吧里销售桶装啤酒,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喝醉酒闹事的情况发生。

这位教授死也想不到,是喝得多的的学生才去点桶装啤酒,而不是因为点了桶装啤酒才喝得多。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来自医院。说急诊室五年统计下来,发现猫从十层以下掉下来的送医院多,超过10层以上掉下来的猫,送医院很少。

结论是:猫这种动物真奇怪。从30米以上的高度掉下来竟然没事儿,反而是30米以下的高度对猫伤害更大。

这位论文作者想不到的是,从十层以上掉下来的猫,当场摔死的多,所以送到医院里的就少了。

说实话如果不是书里说,我还以为是段子,简直不敢相信写论文的家伙们竟然这么单纯。

当然,单纯的不光是学者,媒体人士也特别可爱。《纽约时报》就登过一篇文章,痛斥政府。说最近犯罪率明明是显著下降了,怎么监狱里还人满为患呢?可见警察在胡乱抓人。这位媒体人士想不通的是,正因为坏人都被抓起来了,犯罪率才下降的……

这本书,好象是专门给不懂统计学的读者看的。我反正是看得哈哈大笑。我感觉,你要是有点统计学底子的话,那你从这本书中得到的乐趣要比我多得多!

强烈推荐,强烈推荐!

一键直达:《简单统计学》电子书

好,这几本书就说到这,咱们下一期见!

《至高权力:罗斯福总统与最高法院的较量》

【美】杰夫·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