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权力》4:罗斯福为什么失败了?
顾衡 亲述

你好,我是顾衡。

上一期,咱们说了,罗斯福为了控制最高法院,想出这么个提案。就是,只要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超过70岁还不退休,那总统就有权再任命一位。

当时,最高法院有6位大法官超过70岁。如果罗斯福的这个提案在国会得到通过,他就可以一下子提名六位大法官。那控制最高法院就不在话下了。

当时参议院里民主党优势巨大。按说,通过这个提案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是,最后的投票结果却是20:70,罗斯福败得非常惨。

缺乏策略高度

为什么会是这么个结果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有这么三个吧:

首先是策略方面。

罗斯福与最高法院之间的矛盾,说穿了就是理念之争,罗斯福认为国父们制订宪法的时候,还是马拉车时代。那么现在时代变了,宪法也要与时俱进,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和步伐。

最高法院里的大法官,倾向于原教旨解释宪法,宪法里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也就是说,大法官们认为我就是个念经的,经上咋写的我就咋念。你不满意,那你把经改了,不能要求我歪着嘴念。

另外,咱们前面也说过,就是1936年罗斯福竞选连任的时候,创下了美国总统选举最大的输赢悬殊比分。他拿到了523张选举人票,对手兰登只拿到了8票。当时共和党的竞选策略是,说罗斯福搞集权,要当美国的希特勒,老少爷们儿快起来保护宪法啊!

那会儿还大萧条呢,老百姓吃不上喝不上的。共和党张罗要保护宪法,那媒体就问罗斯福,说最高法院把你的新政给否了,你打算怎么办啊?罗斯福一句真话没有,说我对最高法院尊重着呢。

那老百姓就觉得共和党不靠谱。不谈怎么搞经济,鬼扯什么保护宪法,显然是高举假主义,回避真问题。就把票都投给罗斯福了。

但是罗斯福连任后半个月,就开始填塞最高法院了。那这种鸡贼就让人非常反感。

我们说有的人是政客,有的人是政治家。那政客和政治家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就是真不真诚嘛!蒙大拿州的参议员惠勒就说:“自由主义事业,从来都不是通过暗做手脚,选举舞弊,或填塞最高法院来实现的”。这话真是说痛点儿上了。

策略方面更大的失误还在于,你想让大法官70岁退休,真实的理由就是嫌岁数太大的大法官思想僵化保守。那你就直说。

但是罗斯福不,他耍小聪明,说之所以要向最高法院补充新鲜血液,是因为大法官岁数太大,干活不利索。法院积压了很多案子来不及审。结果,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反对方拿出首席大法官休斯亲自写的一封信,啪啪打脸。最高法院对新政法律的否决非常迅速,利索着呢。而且各级联邦法院也并不存在积压案件。

提案失败之后,罗斯福的司法部长卡明斯也反思,说策略上确实出了问题,本来应该是一场综合性的司法改革,后来整成了对人不对事儿,眼睛只盯着最高法院的人员构成。这就失去了道义上的力量。

当初有人提议说,就大大方方地提一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大法官70岁退休,但是,不针对现任大法官,以显示没有私心。这个修正案未必就不能通过。

而且,如果能通过这项修正案,大法官都是要脸的人,他们很可能也就主动退休了。事后来看,这真是最靠谱的方案了。但是,罗斯福竟然拒绝了。

这说的是策略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做大事,一定要以道胜,不能以术胜。道德制高点一定要抢占,不能上来就鸡零狗碎的,生生把一副大牌给打小了。罗斯福喜欢耍小聪明这个毛病,害死了他。

舆论的反对

其次是舆论和民意方面的问题。

罗斯福这个人,和今天的特朗普有点儿像。就是都喜欢绕开知识精英阶层,直接与大众对话。特朗普是开推特,罗斯福是用广播搞炉边对话。

罗斯福对自己的嗓音非常自信,每次炉边对话之前,都要找个内科医生清洗一下鼻窦,让自己的声音更有魅力些。他的这个炉边对话,也确实有用。每次播出,民众支持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特朗普开推特没问题,因为互联网时期,传统媒体已经没落了,也没啥公信力。但是罗斯福那会儿可不是这样,报纸杂志上的观点,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你罗斯福搞民粹,绕开知识精英直接与大众对话,那精英阶层就很反感。所以,报纸杂志说罗斯福好话的少,说坏话的多。

舆论方面,反对派不仅在报纸杂志上占绝对优势,他们还成立了一个直邮团队,寄出去几十万封信,收信人包括16万律师、12万医生、68000个商人,10万名教师、35000个神父和3100个拉比。

这个直邮团队目标很明确:影响全国各行各业的70万有影响力的人,让他们再去塑造那些“从不思考的人”。今天,咱们收到封垃圾邮件直接就删了,但是那会儿,收到封信的人还是会看的。所以这个直邮团队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人处世的不当

除了策略、舆论宣传这两个因素之外,罗斯福败得这么惨,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自己为人处世方面。参议员们普遍恨他,讨厌他,不然不可能是20:70这么个比分。

罗斯福把参议员们得罪得最狠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是,他一直在秘密搞这个提案,之前从不和国会领袖商量。开媒体发布会前的一个小时,才通知国会领袖来白宫开会,通报了这个事情。对国会特别不尊重。这也反映了,罗斯福以悬殊比分赢得总统连任后,极度膨胀了。把国会当橡皮图章,根本不放在眼里。

第二件事,是他对待参议院多数党领袖乔·罗宾逊的态度。

罗宾逊这个人,威望很高,罗斯福私下也跟幕僚说过,“能让罗宾逊这样的人为我鞍前马后地效力,我很自豪”。

罗宾逊骨子里是个保守派,对新政并不感冒。但是罗斯福公开承诺过他,只要最高法院里腾出位置,就任命他为大法官。为了这个大法官,罗宾逊就捏着鼻子在参议院里拼命为罗斯福拉票。媒体都说,“新政是罗宾逊用肩膀扛着硬生生通过了参议院”。

1937年,最高法院终于空出个名额来。参议院里所有同事,看见罗宾逊都恭贺道喜,大家都称他为罗宾逊大法官了。

哎!罗斯福说我后悔了,这个大法官位置不能给你。因为别看你罗宾逊在参议院里帮我,但你骨子里是个保守派。把你送进最高法院,我就管不了你了。所以我得先任命两个自由派大法官,然后才能轮到你。这就是摆明了欺负人呗。

两个人关系闹僵后,谁也不和谁说话。罗斯福也不在乎,让自己儿子组织了个小团队,天天去参议院拜票。还把参议员一个一个地请到白宫里来,胡萝卜加大棒施加压力。

忙活一阵子之后,罗斯福发现他很可能会输掉。没办法,只好再把罗宾逊请来,答应他说“只要你让我的提案通过,我就让你当大法官”。罗宾逊就又去参议院替他卖命了。

好巧不巧,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正开听证会的期间,罗宾逊因为操劳过度,暴毙身亡。大家都说,罗宾逊是为了罗斯福活活累死的。但是罗斯福不仅不去参加他的葬礼,罗宾逊尸骨未寒呢,他就公开插手参议院选举,想让自己的亲信接替参议院多数领袖的职位。

这真把参议院彻底得罪了。参议院里的16名共和党反对派还没出手呢,民主党内部就乱套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首先以10:8的票数通过了一个多数意见报告。话说得特别狠,特别重。

报告是这么说的:

到这儿应该就算完了吧?参议院还不解气,为了彻底羞辱罗斯福,还要继续举行投票。当时唱票的时候,喊同意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并且受到了大声的哄笑。最终,参议院以70:20否决了罗斯福的提案。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终身制这个安排,就是为了上任总统任命的大法官能对现任总统形成制衡。当时的首席大法官休斯就说:

休斯的意思就是,速度慢一点没关系,谨慎一点才更重要。

到了1942年,在第三任总统任期时,罗斯福已经换掉了七位大法官,最高法院终于听话了。罗斯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得到的却只是一个教训。那就是,只有死神才能改变最高法院的人员构成。这正是美国国父们制定宪法时的本意。

好,杰夫·谢索的《至高权力》,就介绍完了。感谢你的收听。我是顾衡。咱们下期见!

《秩序:不法之徒为何比我们想象的更有秩序》

 [美]彼得·T.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