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东东枪,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向广告学习,修炼文案这门基本功。
今天咱们来讲讲广告的评判标准。说是评判广告的标准,实际上,这个标准恐怕是可以用来衡量所有沟通工作或传播内容的。
评判广告时,我需要帮你画一个坐标系出来。请相信我,这是一个值得建立在你思维里的、虽简单但很有用的坐标系。你既可以用它来评判旁人的产出,也可以用它来反省自己的工作。
横轴:先谈对错
让我们先从这个坐标系的横轴谈起。请在纸上画出一条从左至右的横轴,横轴的左边写上一个字:"错";横轴的右边写上一个字:"对"。
好了,这就是我们这个坐标系的横轴。这条横轴代表的是广告的“对错”。是的,广告不只分好坏,还分对错。而且,咱们得先谈对错,再谈好坏。
什么叫做“对”的广告?——以正确的方式,朝着正确的方向,能解决正确的问题,就是对的广告,否则就是错的。
好坏与对错,有时互不相关。评判广告的时候,永远要先看对错,再看好坏。“对”,比“好”重要。“好而不对,等于犯罪”。
如果还用药物的例子,你的药是不是人类最新医学科技的成果,跟你的药是不是能治眼前某位病人的病,是毫不相关的两个问题。老范想赶紧治好自己的前列腺炎,而你拿出治疗脱发的灵丹妙药非得硬塞给他,还说人家不识货——哪有这样的道理?
纵轴:再谈好坏
横轴是对错,纵轴当然就是好坏。是的,纵轴的上边是好,下边是坏。
好坏看起来含糊,但事实上就可以用我们上一课所讲的“ROI”,或者“感染力,说服力,传播力”这个标准来衡量。但这个“好”又不止于此,这个“好”除了更有效的感染、说服、传播之外,还有另一层含义,是这则广告是不是令人愉悦的、有美感的、有着正确价值观的。
确实有很多广告是“对而不好”的,谈到这类广告,我在我的书《文案的基本修养》里提到过一个多年前就有的老故事,说是一群人在会议室里开会,一个人突然往会议桌上吐了一口浓痰,他对其他人说,各位,虽然刚才这个举动非常恶心,但我相信,你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了,就因为这一口浓痰,你们永远都会记得这个场景。
很多烂广告的自我辩护,跟这个人这番话的逻辑是一样的。可是,这个场景之所以会被永远地记住,核心并不是那口痰。
如果当时他不是吐了一口痰,而是用手一指那张桌子,会议桌的木头桌腿竟然瞬间发芽、抽枝散叶、开出满桌的鲜花,在座的所有人,同样会一辈子忘不了这个瞬间,忘不掉这个竟然能让桌腿开出鲜花来的人。
而且,一个人朝桌上吐痰,当然会被人记住,因为这个屋子里只有一个人这么做。如果屋子里几十个人全都信了这一套,一起来朝着桌子吐痰,那个时候,吐痰就不会被人记住人,而且你还会不得不跟所有人一起,待在一个满是浓痰的房间里。
再者,既然吐痰已经无效了,那怎么办?不如做点更恶心的事来试试?于是,再过一段时间,这个房间里、那个会议桌的桌面上,就不只是痰了。
一句话总结,烂广告是在为所有人刨坑,而好广告,却可以天然地制造别人难以逾越的壁垒。
朋友你在哪?
我们在这个坐标系里,标出几个不同的位置,就能得到一张图,建议你跟着我接下来的讲述,自己画出这个简单的图。

我们在这个坐标系里,标出不同的区间和位置,就能得到一张图,大家可以在课程文稿里看到,或者跟着我接下来的讲述,自己画出这个简单的图表。
在横纵两个轴划分出的四个象限里,我们标出了九个不同的位置,大致对应了九种不同的广告。我们创作出来的广告或者其他内容,或者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大部分的沟通和传播内容,总会在这九个位置上找到一个大致匹配的,对号入座。
比如右下角的位置,你做出来的广告很对,很匹配需求,但是做得很差,没有趣味、表达老套、格调低下,这就是典型的“对而不好”。对于每一次都产出这种作品的创意人员,我给的定义是“堕落”。
这个广告明明可以用很美好、更动人或更有趣的方式呈现,你却宁愿用恶劣的、危言耸听的,甚至下作猥琐的办法说出来——反正为满足要求就不择手段,这就是堕落。
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个产品叫“宇宙牌一次性剃须刀”,这个剃须刀最大的特点是便宜、轻便,因为是一次性剃须刀,特别小,用完就扔。特别适合出差旅行的时候使用,很多高档剃须刀做的都很大,出差的时候特别占地方,半个行李箱都是剃须刀。用宇宙牌剃须刀呢,就格外方便。
假设,有个创意人员,听明白了这件事,他其实很清晰地知道,是希望男性在旅行出差的时候用这个剃须刀,但他写了一篇广告文案,标题写的是“从此剃须更加轻松,再也不怕出差了,真是太棒了,我跟你说,说真的,男人要是不用这个剃须刀还不如死了算了!哈哈哈哈,让不用宇宙剃须刀的男人都去死吧!”
你见过这样的标题吗?你看,虽然方向都对了,但写的这是什么玩意儿呢?这就叫“对而不好”。
如果稍微上移一点,还在右侧,但压住横轴。也就是说,做得很对,但是一般般,不坏但也不够好,我觉得这个位置就叫“平庸”。
对“好”的追求,是广告创意人员天然的使命与责任,不追求“更好”,只满足于客户的满意,止步于自我的平庸,那就注定会一直平庸下去,甚至滑向“堕落”的区间。
如果是在纵轴的下半截,压住纵轴,那这个位置代表的是“不对不错”,但是作品层面上又很“坏”,我觉得这是“丢人”。
这说明你在“做出有效的广告”这件事上浑浑噩噩、稀里糊涂,分不清对错,而且,表达上还很差劲,做出来的是既没有效果又令人讨厌的东西。这是无能的表现,所以我说这是很丢人的。
向上移一点,坐标系正中间的原点——不对不错,不好不坏,我觉得这属于“瞎混”。成天瞎混的人,就会做出这样的内容来,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不用心,也不用力。这比平庸还差一点,因为平庸至少还是能产生效果的、是对的。
再往上看一点,不对不错,但是作品很好。不对不错就是在策略层面做得很平庸,但执行很好,表达得很不错,这种广告很多时候就变成了纯粹的“炫技”,是创作者自己在炫技。
有很多自信满满的创作者是落在这个位置上的,但这个位置没什么错,因为至少已经能比很多同行做得出色了。这种广告是很可惜的,因为实际上这是一种浪费,是创作才华和创作资源的浪费。
假如你给宇宙牌剃须刀做了个广告,拍了一个广告片,黄渤演的,叫《男人,要对自己好一点》。你让黄渤一个人分饰多角,演了好几个特别辛苦但暖心的男人,演出了好几个催泪的故事。片子很好,谁看谁感动。大家也都记住了“男人要对自己好一点”这句话。
只是,谁也没看明白,这片子跟宇宙牌剃须刀有什么关系。没说明白,对自己好一点为什么就要买宇宙牌剃须刀呢?
甚至有些人看完片子,说:明白了,我得对自己好一点,我去买个好一点的剃须刀吧——出门就去买别的牌子,买那些名牌大剃须刀去了。
这片子拍得肯定很好,否则不会打动那么多人。但《男人对自己好一点》这个主题,就属于不对不错,不能说它错,因为确实是讲得通的,但是不独特、不尖锐。这就导致片子拍得再好,效果也一般。
再看左侧的部分,横轴左侧,压住横轴的部分,这代表做得不好不坏,但是,是错的。我觉得这就是“渎职”,是领着工资、花着成本,却没做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连平庸的“行活”都做不出来。
而如果往下看,这就厉害了,左下角这个区间代表做出来的是“又错又坏”的广告,那我只能理解成这是“报复”。你拿了钱,但却在报复客户,甚至是报复社会。因为你这个作品既对传播效果产生了负面作用,也伤害了受众的观感。
也举个例子吧,假如你基于“男人,对自己好一点”这个主题也拍了个片子,但这次你这个片子说的是男人太辛苦了,所以就要偶尔野一下,疯一下,逃离老婆和女朋友的魔爪,对自己好一点,去花天酒地,去左拥右抱!
那你这就是又错又坏了。你不光会招来大量的批评、鄙视,更会害了宇宙牌剃须刀这个好产品。
左上角呢?这看起来挺荒谬的——“很错,但很好”,也就是说,这个广告完全不能实现传播目的,甚至是相反的,但却有很强大的说服力、感染力、传播力。
这是什么?这就是“罪恶”啊。这是典型的“好而不对,等于犯罪”啊。
如果你给宇宙牌剃须刀拍的片子,主题拍成了“让每个男人爱不释手”,而且还拍得特别好,陈道明演的,特别动人。所有人看了这片子,都觉得宇宙牌剃须刀不错。
可是,“爱不释手”,那还能用完就扔吗?谁也舍不得了!大家都学习片子里的陈道明,把剃须刀当传家宝那么用……你说这不是报复客户是什么?南辕北辙,越好越错,这就是非常有效地传达一个错误的东西,在错误的方向上快马加鞭,那怎么行?
总结
好,刚才我们介绍的是这样一个用来评估创意、广告、传播内容的坐标系,但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总结“广告的标准”,我的回答只有八个字:先看对错,再看好坏。因为“对”是最大的“好”,因为“好”原本就是由很多个“对”构成的。
“错”是最严重的“坏”,因为“错”会让所有的“好”分文不值。
我们介绍了坐标系的八个不同的位置,右上角那个又对又好的位置,还空着没有介绍。
思考题:你觉得,右上角那个位置应该写上一个什么词语才合适呢?跟以前的思考题一样,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欢迎说说你的想法。
今日得到: 1.广告不只分好坏,还分对错。先看对错,再看好坏。 2.以正确的方式,朝着正确的方向,能解决正确的问题,就是对的广告,否则就是错的。 3.对于大部分的沟通、传播内容来说,好而不对,等于犯罪。 4.烂广告是在为所有人刨坑,而好广告可以天然地制造别人难以逾越的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