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东东枪,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向广告学习,修炼文案这门基本功。
经常会有广告行业之外的人问我,你觉得什么样的文案是好文案?什么样的创意是好创意?
坦白说,每一次我都没法回答。为什么没法回答?不是我给不出答案,而是我给不出能让一个不懂广告和创意文案基本原理的人,瞬间听懂的答案。
但今天咱们可以谈谈这个评判标准的问题了,而且我保证你可以听懂,因为学完之前的25讲,我们已经一步步地搭建起来了一个关于广告、创意的认知体系,你已经不再是一个不懂创意、不懂文案的外行了。
标准重要吗?当然重要。广告创意这个行业里,最怕碰到的就是不知道标准的人,怎么分辨这种人呢?也特别简单,就是面对创意文案,只会说“喜欢”“不喜欢”的人。
只谈喜欢不喜欢,就是典型的没有标准。不知道评判的标准,就无法从众多的可能里作出筛选;不知道评判的标准,也就无法对自己或别人的成果,作出负责任的评判。
今天这一讲,咱们就来谈一谈,好文案和好创意的评判标准问题。
关于标准的两条原则
首先,我得先请你注意,掌握了评判标准,并不代表你看到什么文案、创意、广告,就可以直接作出一个简单的判断。
为什么?因为,谈到评判文案、创意、广告的标准,第一条原则就是:不能脱离传播目的来单独评判。
什么叫不能脱离传播目的来单独评判广告?很好理解。这就跟不能脱离疾病来评判药物,是一个道理。你随便给我一盒药片,问我,你觉得这药怎么样?我没办法判断,我顶多能冒着风险尝它两片,告诉你,我觉得这药还行,因为挺苦的、挺脆的、药味儿不小……
可是,评判药物,该从口感和味道上来判断吗?前边咱们就说过,很多所谓“神文案”,并不是好创意、好广告。为什么?因为广告是药,不是糖。
关于标准的第二条原则是:标准随层级的不同而不同。
什么叫层级的不同?简单地说,就是文案有文案的标准,创意有创意的标准,广告有广告的标准,每个层次的标准,都不一样。
今天咱们先重点说说文案和创意的标准。
文案的标准:一个字就能说清
先说文案。
说起来奇怪,咱们前头讲了那么多文案的道理,但谈到文案的标准,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字,这个字是“达”,抵达的达。
这个字是有来历的。《论语》里,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辞”,指言辞表达;“已”,就是“停止”的意思。连起来,“辞达而已矣”,最朴实的直译就是:言辞文字,“达”了就可以停止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言辞文字,能够顺畅地把你本来要表达的意思送达对方,那就够了。
对广告来说,如果你的策略思考是清楚的,创意IDEA是明确的,那文案唯一的任务,就是把需要由文案来传达的信息,充分地表达出来,让我们要传递的信息或感受,被受众接收到,并让他们充分理解——这就叫做“达”。
从这个角度来说,“禁止吸烟”是好文案吗?我觉得是,因为它清楚明白、干脆利落,这就叫“达”,你非要把它写成一首情诗,那反而不“达”了。
“达”还不只是信息或意思,也包括调性的“达”——如果你要传达的调性是年轻活泼的,你写的那句话,就不能让所有人一看都觉得老气陈旧。比如说,一个著名的方便面品牌,叫“就是这个味儿”,是不是挺好的,你非得写成,“味道如昨,萦绕我心”,这是不是就差点意思。
汪曾祺说:“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我们说的“达”,也是一种准确。不歪曲、不遗漏的那种“准确”。这个“达”是文案的最低标准,也是最高标准,也就是汪曾祺说的“唯一标准”。
“最低标准”是说,如果你的文案没能把信息传递过去,那就是不及格的文案;而“最高标准”是说,如果一个文案能称得上是完全、充分地表达了本来要表达的东西,那就已经没有别的要求了,这已经是最高的标准了——期望你能实现的目标,你已经全都实现了。
“达”,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字。这是与我们一开始对广告的定义、对idea的定义一脉相承的,这是个至关重要的标准,甚至是一种文字观、一种价值观。
创意的标准:不能只要“眼前一亮”
谈完了文案的标准,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创意的标准。
很多时候,别人没头没尾地扔过来一个广告,问你觉得怎么样,大多数其实是想问你,在“创意”这个层次的判断,或者说,你最多也就能给出一个这个层次上的判断。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作为一个广告,所承载的任务和背景是什么。
创意评判的标准,其实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我给你提供两套评判标准:
第一套标准叫做ROI,它是业界沿用多年的标准。ROI分别对应着三个英文词:Relevance、Originality、Impact,直译过来是相关性、原创性、冲击性。
其中,相关性指的是与品牌、产品、消费者相关,而且是要同时跟这三者相关。请注意,这个相关是深入的、内在的相关,而不是表面的相关。
很多人对“相关”的理解非常浅薄——产品是白领用的,所以广告里必须展现白领的生活;饮料是给年轻人喝的,所以广告一定让几个年轻人做主角,得用他们的流行语……
实际上,“相关”不是那么简单直接的,“相关”指的一定是洞察上的相关,是能引发消费者共鸣的东西,在广告里表现年轻人的生活,不如认真研究年轻人的想法和心态。
“相关”还要再加上一条,就是是否与媒介属性相关。如今的媒介平台,已经高度分化、多元,比如抖音、微博、B站,包括得到APP,这些不同的平台,都有各自独特的属性,每个平台上的用户,都有其独特的洞察。这件事,以往未必重要,但今天必须要非常重视。
Originality指的是创意的原创性、独特性,为什么一个广告内容要有原创性,我们前面已经谈过了。原创、独特,才会更加有效。不只是某一个具体的作品,整个品牌的传播都要有原创性和独特性,否则就会难以区隔,或被认为是次等的追随者。
Impact指的是创意的冲击力,它有两层意思,第一,抓人眼球的能力;第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能力。这两个能力,一个是在观看当时起效,另一个是长期缓释,效果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只知道,也只在乎第一种力。我经常听到一些人说希望要一个“眼前一亮”的东西。要知道,有些广告并不是一上来就牢牢地吸引住你的眼球,让你一直惊喜地瞪大眼睛看着它。但是,如果看完它,你一辈子也忘不了——这就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能力,也是好创意更应该追求的能力。
所以,评判创意的时候,只会说,这个东西“没有让我眼前一亮”,是非常不专业的,这不该作为衡量创意的核心标准。
曹禺说:“新奇的东西是以奇取胜,所以新奇的东西不一定好,而好的艺术永远新奇。”广告跟艺术虽然不同,但广告人既要追求以“奇”取胜的能力,更要像曹禺说的,努力追求永远新奇的效果。
好创意的“三种力”
ROI之外的另一套评判标准,是我自己的总结。
与ROI相似,我也认为评判创意要看三件事情,但我列出来的这三件事情是:说服力、感染力、传播力。
简单地说,感染力指的是你的创意作品是否能触动受众的情绪和感受,一个广告我们愿意看下去、看完,甚至觉得很好看,那就是这个创意,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我们觉得一句文案是神文案,让我们觉得感同身受,那也可能是感染力做得不错。
但感染力不是一切,更重要的还有说服力。说服力指的是你的创意作品能不能改变受众的看法和观点。
咱们之前举过一个戒烟广告的例子,“癌症专治吸烟”,我觉得这个广告就有强烈的说服力。如果一个广告,在看完后,我们在某些看法、感受上有了一些改变,那就是它的说服力很强大,反之,就是还比较欠缺。
再有就是传播力,传播力指的是你的创意作品是否能引发受众的互动和分享。注意了,传播力有可能是基于以上两种力而来的,但也可能不是。比如说你在网上发起了一个转发抽奖,转发的人,有机会得到三千万的现金大奖,那这个创意的传播力肯定很强,但是它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未必了。
如果说ROI这个标准,是从作品本身来评判一个创意,那么我总结的这三种力,则更侧重于从创意作品对受众的沟通效果来判断。这两套标准没有好坏之分,供你选用。
总结
好的,就像我们一开始谈到的,不管是文案的标准——“达”,还是创意的标准,在我们做判断的时候,其实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最好能知道,它们原本要实现的任务是什么。
“达”是抵达、到达,我如果不知道目的地是什么,我怎么知道你是否已经成功抵达了那一点呢?
如果我不知道你本来要影响的是谁、要说服他们的是哪一点,我又怎么评判你是否做到了足够的感染力和说法力呢?
听完今天这一讲,希望你下次看到网上热门转发的那些神文案、精彩创意,也能以更专业的角度给出你的判断;当你在工作中需要评判任何创意或传播内容的时候,也能更加有理有据地给出你的看法和建议。
咱们以后就不要只说喜欢不喜欢,不要只追求“眼前一亮”了,这一讲可不能白听,你说对不对?
好了,这一讲就讲到这里,下一讲咱们还要讲标准,讲广告的标准。广告的标准,与文案、创意的标准又不同啦,咱们下一讲再说。
思考题:掌握了评判文案和创意的标准,你能不能重新审视一下很多你心中的好文案、好创意?咱们来看一下,你是不是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今日得到: 1.评价文案、创意、广告有两个原则:不能脱离传播目的来单独评判;评判标准随层级的不同而不同。 2.好文案的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都是“达”,也就是准确地把要传递的信息或感受传达出去,让受众接收到且充分理解。 3.好创意有两套评判标准,从作品方面,应该做到相关性、原创性、冲击性;从沟通效果来看,应当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传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