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创造办法:最厉害的乞丐是什么样的?
| 东东枪 亲述 |

你好,我是东东枪,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向广告学习,修炼文案这门基本功。

上一讲,我们讲清楚了从“说法”到“看法”的升维,但是,我们的“升维”还没有结束。

今天咱们就要谈谈,还有没有比“看法”更高层级的创意呢?

上一讲咱们一起“更上一层楼”,今天,这楼,咱们继续上。

当我们绞尽脑汁,在“说法”、“看法”层面上竭尽全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听完今天这一讲,你就知道了。

从看法,到办法

咱们还从那个盲人乞丐的故事讲起吧。之前说过,这个盲乞丐面前用来引人施舍的牌子,本来写的是“自幼失明”,后来呢,改成了 “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这是“说法”的优化,因为还是用失明的痛苦来引人同情。

咱们现在假设,这条街上来了另一个盲人乞丐,他也要在这儿求人施舍。这个乞丐该怎么办?他那块牌子上应该写什么?

如果他是个普通的乞丐,他或许可以找一个更加动人的“说法”,把这个失明的痛苦说的更痛苦一点,至少比“看不见春天”更痛苦。

但是,如果他是个爱学习的乞丐,具体地说,是听过咱们这门课,尤其是上一讲的乞丐,他就可以努力在看法层面上寻找突破了。

比方说,那块牌子上就可以写“我看不见的,不只是春天,还有希望”。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别以为我们盲人只是看不见东西那么简单,“自幼失明”让我的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缺憾和损失——看不见希望、看不见机会、看不见公平、看不见信任,那可比看不见春天的风景惨多了,所以钱都给我,别给旁边那个……

你看,这就是上一讲咱们说的“看法”这个层级的突破。

别忙,真正的问题这才来——这个时候,这条街上来了第三个乞丐。这第三个乞丐有点特别,他不是盲人。

那两个盲人乞丐可以靠失明来博取同情,你怎么办?很困难啊,你一点残疾都没有,两个大眼睛都只有150度的近视,比博取同情你怎么比得过人家?

人家写“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你写什么?“春天来了,我看不太清”?看不清看不清呗,我还看不清呢。

我跟你说说现实中的乞丐是怎么做的吧——这是我亲眼见过的事情。多年前我去过一次非洲,有一次坐在车上等红灯时,就有几个乞丐举着牌子出现在车窗外,他们的牌子上写的是——“你好,请你帮助我,我很穷,但我宁愿乞讨,也不愿意去偷、去抢。你的帮助,会让这个世界上少一个小偷或强盗。谢谢你。”

实话说,当时我是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回见到有乞丐,看见他们用这样一套话术来求人施舍,那一瞬间我非常感动——你看人家这外国要饭的,多好的人啊,宁可乞讨也不去做坏事……

但车又开了几个路口我就想明白了,什么好人啊,这不是拿“去偷去抢”在威胁我们吗?!世界上又不是只有乞讨和去偷去抢这两种生活方式,对不对?你不去劳动,在这儿乞讨,还挺自豪?!

但是,你发现没有,这个乞丐不是希望别人因为同情而施舍,而是希望别人因为“支持”他的选择、“赞成”他的遵纪守法不作恶,或者是因为受了他的“威胁”,不愿意世界上多一个小偷强盗而掏钱给他。

区别在哪呢?用咱们之前的理论体系来梳理一下。

从“自幼失明”到“看不见春天”,是“说法”的变化,这个很好理解;从“看不见春天”到“看不见希望”,是看法的变化。

因为本质上,两个盲人乞丐都是为了获取人们“对失明的同情”,他们促成的这个“认知改变”是一样的,只是使用的理由不同。

而这个非洲乞丐,请注意,他要的并不是“同情”,而是“赞赏”,或者“拯救”。你要是被他感动了就是“赞赏”,支持他人穷志不短;要是被他威胁了就是“拯救”,以免他穷生奸计。

你看,他已经跳出了“对失明的同情”,促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认知上的新改变”。

好了,现在咱们可以回答一开头提出的问题了——如果我们寻求比“看法”更高层级的创意突破,那就不该只寻找那个“促成认知改变的新理由”,而应该去探索一下,如果我们要让他改变那个行为,也就是给你掏钱,有没有新的可以促成新的“行为上的改变”的“认知上的改变”。

这种不一样的“认知上的改变”,我把它叫做“办法”。是的,比“说法”更高级的是“看法”,比看法再高一个层级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办法”。

“办法”是个好办法

咱们上一讲谈过,找到一个新的“看法”可以让你的广告传播独辟蹊径,“办法”则是更高层级的独辟蹊径。

一个新的好办法,有时候甚至是可以帮你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市场来。因为你期待的“认知改变”跟你的竞争对手不同,你很可能针对的也是并不相同的另一群人。这些人是别人没有争取到,或者放弃了的,而你却可以用一个全新的办法,去争取到他们。

刚才咱们说的那个以“不偷不抢,一心乞讨”为荣的外国乞丐,被他打动、给他掏钱的人,很可能是从来不给那些卖惨博取同情的乞丐掏钱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就是对那些老弱病残无感,没有什么同情心,但他们却有可能非常喜欢“自力更生”“人穷志不短”这种正能量。这种人,原来的“办法”对他是无效的。

很多商业品牌,也是因为找到了一个新的“办法”,一个新的"认知改变"的可能,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比如我们之前谈到过的安飞士(AVIS)租车的例子。当排名第一的租车公司在说我们是第一,更多人都首选我们的时候,鼓励大家从众,选择第一名的时候,安飞士却在努力给大家塑造这样一个新认知,就是你不该选择第一名的租车公司,而应该选择第二名,因为第二名这儿,排队比较短。

一个对家长们宣传“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的钢琴品牌,也是找到了一个新的办法。很多钢琴品牌都在宣称,自己的钢琴可以让你的孩子变成钢琴大师、艺术家,通过鼓励一个远大的艺术梦想,让家长为孩子买一架钢琴。

这个钢琴品牌要实现的认知改变却是——哪怕你并不希望,或相信你家的孩子,以后能变成举世瞩目的钢琴家,你也该给你家孩子卖台钢琴,因为这架钢琴。可以让他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言外之意是什么?是哪怕你买了钢琴回家,孩子的钢琴并没有弹得多好,你也别怨我们,因为你家的孩子不会变坏……真是一举两得,是不是?

还有广告史上非常经典的甲壳虫汽车的例子。当年,甲壳虫汽车在美国的汽车市场上是个绝对的另类。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当年就说过,这个甲壳虫像是“被整过型的,行李箱一样的汽车”,他还说,要是有人让我给这么个车做广告,我非得投降不可。

但另一个广告大师比尔·伯恩巴克这些人,却给这么个车找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办法”。他们不像别的车一样,宣扬自己的豪华、宽敞。而试图说服当时的美国人——“小有小的好处”。

他们的广告,大标题只有两个字“think small”,也就慢“想一想小的好处吧”。画面上,甲壳虫汽车的形象也被印的小小的,出现在画面的角落里。

大卫·奥格威后来评价说,这个广告“让当年那些底特律汽车显得粗俗蠢笨,甲壳虫因此受到那些不喜欢张扬的美国消费者的拥戴”。

请认真听一下大卫·奥格威的这句话——“受到那些不喜欢张扬的美国消费者的拥戴”。这个“think small”的“办法”之所以取得了成功,还是因为有这么一群“不喜欢张扬”的美国消费者。

别的汽车品牌没有注意到或者一直忽视了这群消费者,而这次,这群广告人注意到了这些从来没有被满足过的人,从来没被说出来过的需求。这个“Think small”才会引发他们的认同,让他们意识到:对啊,谁说非要买一部大汽车?我根本就不需要也不喜欢一部大笨汽车!小有小的好处啊!

这个“不喜欢张扬”是什么?没错,还是洞察——发现新的“办法”,还是要靠找到准确的洞察!现在大家应该已经能充分了解,我们之前为什么再三强调“洞察”的重要性了吧?

Idea金字塔

办法、看法、说法。你看,我们用了好几讲的时间,总算把这三个词全都介绍出来了。

总结一下:办法,指的是我们为促成一个“行为改变”而期望实现的那个“认知改变”。我们只要能促成这个认知改变,就能改变对方的行为了,对吧?所以它叫“办法”。

看法,指的是我们为促成这个认知改变,而要传递给目标人群的那个理由。也就是说,“只要他能接受/认同我说的这句话、这件事、这个道理、这个情绪,他的认知就会改变。这是“看法”。

说法,则是我们为传达那个“看法”、那个“理由”而找到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就会接受/认同我们所说的这句话、这件事、这个道理、这个情绪了。

你一定看明白了吧?说法为看法服务,是为了“看法”更好地被接收;“看法”为“办法”服务,是为了让这个办法能真正实现。

把这三个概念放进一个图表里,我们就得到了我之前承诺过的那个神奇的工具——Idea金字塔。

这是一个分为三层的金字塔里,金字塔的最上层是“办法”(或者,我们跟它叫“策略idea”),中层是“看法”(也可以叫“创意idea”),最下层是“说法”(执行idea)。

为什么要画成金字塔型?当然是有原因的:

第一,从办法到说法(从上到下)是可以不断发散的,一个办法可以找到很多种不同的看法来支持,一个看法能激发出无数种不同的说法来表达。

第二,从说法到办法(从下到上),是层层承载、层层负责的关系。说法要对看法负责,看法要对办法负责。

第三,谁在上谁在下,也有个重要性的层级——办法胜于看法,看法胜于说法。多少好说法也比不过一个好看法,多少好看法也比不上一个突破性的、有效的好办法。

举个例子,我在网上看到过民国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征兵的传单,印刷精美、字体规整,大字写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有趣的是,网上也能看到一份红军征兵的传单,其实都算不上传单,因为只是一张特别简陋的字条,上边是手写的一行小字:“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

怎么样?你看明白这两种“办法”的区别了吧?

总结

好,今天我们不仅介绍了“说法”、“看法”之上的这个“办法”,我们还把这三个概念组织起来,变成了一个叫做“Idea金字塔”的工具。

别以为这个工具我们这就介绍完了,这个金字塔,是个非常厉害又好用的工具,下一讲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告诉你它厉害在哪,又好用在哪。

而且,我用来举例的那个品牌,可能会吓你一跳的。

不信,咱们下一讲见。

思考题:电饭锅行业竞争激烈,家家都说自己的锅做饭菜好吃。宇宙牌电饭锅的负责人老范也想给他的锅找点新的“办法”,你有什么建议吗?

今日得到: 1.比“说法”更高级的是“看法”,比看法再高一个层级的是“办法”,三者共同构成了“Idea金字塔”。 2.”办法“是指可以促成新的“行为上的改变”的“认知上的改变”;“看法”,指的是为促成这个认知改变,而要传递给目标人群的那个理由;“说法”是为传达“理由”而找到的表达方式。 3.说法为看法服务,是为了“看法”更好地被接收;“看法”为“办法”服务,是为了让这个办法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