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科学人物课:冯·诺伊曼》,我是卓克。
提到冯·诺伊曼,可能很多人并不太熟悉。即使稍微了解一点的,估计除了知道冯·诺伊曼是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外,也并不了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单单选择冯·诺伊曼,甚至要用一个课程来讲他呢?
在做科学人物系列课程的时候,我选择人物的标准始终有三个——
第一, 必须得是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第二, 必须得活跃于20世纪及以后,不能离我们太远;
第三,这个人得非常典型,能回答我们内心里的一个真问题。
所以,咱们最先说了杨振宁先生,试图探究“一个中国人是如何攀登上巅峰的”。第二个,咱们说的是霍金,看“一个有趣的灵魂可以跑多远”。
这次,为什么一定要说冯·诺伊曼呢?还是刚才的标准——
首先,当然是因为他极度天才,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在不长的一生中,冯·诺伊曼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了八九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而且每一个都足以写进科学史。放眼整个20世纪的人类世界,都很难想象有冯·诺伊曼这样高产和广博的科学家。
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冯·诺伊曼的同事贝特就曾经说过:“冯·诺伊曼这样的大脑是不是意味着存在比人类更高一级的生物物种?”还有,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也是冯·诺伊曼的匈牙利老乡维格纳,在1963年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被问到,为什么匈牙利能培养出那么多天才时,他的回答是:不,只有冯·诺伊曼是天才。
对于这样一个深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顶级天才,你不了解太可惜了,我一定要介绍给你。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
在冯·诺伊曼身上,我看到了另一种人生可能。我们能通过对他的了解,获得一个一通百通、把各个方面都兼顾好的秘诀。
什么意思呢?
在很多人的直观印象里,科学家的形象往往极其单调,甚至无外乎是以下三类——
第一类,醉心于科研,对其他毫不关心。
中学课本上的陈景润就是这样,只一心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而好像没有自己的生活,甚至连走路都会因为思考而撞到电线杆。
第二类,是行动怪异,有很多奇怪的癖好和疯狂的想法。
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怪人”谢尔顿就是这样,他的原型是费曼、盖尔曼(Murray Gell-Mann)那类科学家。
第三类,则是仗着自己天才,脾气特别大,甚至压根没法跟人合作。
像著名的物理学家泡利就是这样。在他20岁出头的时候,就因为不认同爱因斯坦的演讲内容,从最后一排直接站起来开怼,搞得爱因斯坦很下不来台。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脑海中科学家的形象是不是经常就是这样?
慢慢的,我们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认为科学家就应该是这样——想法疯狂,行动怪异;沉迷科研,缺少生活;浑身是刺,难以相处。总之,在一些领域闪闪发亮,必然在其他领域暗淡无光。
但是从冯·诺伊曼身上,我却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他和其他科学家都不一样,而是能做到一通百通,把各方面都协调、兼顾到完美。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冯·诺伊曼真的这么神吗?哎,真的就这么神。课程里我会用11讲内容详细讲述,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带你感受一下。
首先,除了智商超群之外,冯·诺伊曼还拥有极高的情商,非常顾及周围人的感受。
智商刚才已经说过了。情商呢?可能你都想不到,这样一个学界顶尖牛人却非常灵活变动。
比如,他从不和人当面争执什么问题,只要发现反对者情绪激动,马上就会想出几个搞笑段子缓和气氛。
再比如,当听到一个乏味的演讲时,你会怎么办呢?玩手机?或者直接起身离开?冯·诺伊曼不会。他不会表现出丝毫能被人察觉到的不满意,而是会偷偷在脑中计算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并且在思考的同时,用手遮着嘴、微微皱眉,眼睛望向演讲人的方向。看上去好像是对演讲者的内容若有所思,其实思绪早就不在这里了。
你看,智商和情商都特别高。
其次,除了科学成就突出,冯·诺伊曼的生活还非常丰富、非常有品位。
在1948年到1950年,除了日常的科研之外,冯·诺伊曼还一共担任了12个机构的顾问。本职工作加上顾问工作,把他的时间挤得满满当当。但即便工作这么忙,也没耽误他享受生活。
事实上,冯·诺伊曼一辈子都没亏待过自己。到哪儿都是穿正装,哪怕是在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骑驴,也得穿西服、打领带。到了美国后,每年都要换一辆崭新的凯迪拉克轿车,而且出行一定是头等舱。吃着珍馐美味,每周末都要在家里举办Party,两任太太还都是貌美如花。
你看,工作和生活两不耽误。
再次,除了个人能力特别强之外,冯·诺伊曼还特别善于与人合作。
他先后参与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在拥有一众顶级天才的团队里做出了重要贡献。甚至在后来他扬言要离开高等研究院的时候,好多同事都还给院长写联名信挽留他。
你看,和同事的关系处得多好,单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完美兼顾。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会好奇:为什么冯·诺伊曼能做到一通百通,把所有这些方面都兼顾得这么好呢?
抛开他贵族的出身和超强的天赋,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个词——游牧感。历史上,犹太人长期是颠沛流离的,这种游牧感是犹太人身上的民族印记。而冯·诺伊曼青年时代经历的一系列变故,又进一步加剧了他身上的这种特质。
具体来说,他有三个做法可能是我们能够学习的——
第一, 通用,永远掌握在不同的领域都能使用的工具,也就是数学。
冯·诺伊曼这个人数学功底极好,他最擅长的就是把数学工具引入到一个新领域,从而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比如,他为量子力学夯实基础的算子环理论,以及他在博弈论上的贡献,背后都是深厚的数学功底。这些课程里我们都会说到。
第二, 务实,花时间回答“真问题”,满足“真需求”。
冯·诺伊曼最早是一个研究纯理论的数学家,当意识到研究领域的天花板后,马上转向了应用数学。这个转身让他做出了3个最广为人知的成就——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明和博弈论的创立。
同时,他身兼12个顾问的职业生涯,等同于帮助12个机构解决那里顶尖的工程师都没法解决的难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他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第三, 克制,不过度深陷其中,也不过早抗拒机会。
在他的学习生涯里,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数学。这是他的最爱,而且得到了当时数学界几位顶级大师的青睐。可他还是依照家里建议,按部就班把化学学位拿下。他和数学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暧昧的距离,这样才有可能利索的从理论转向应用。
他喜欢热闹、常组织Party,但又不会沉迷其中,每周的Party还一度成为欧洲科学家逃难到美国后寻找接收单位的“联谊会”。也因为不排斥外界的打搅和干扰,他后来才会成为十多个机构的顾问。
当然,冯·诺伊曼的天才人生可遇不可求,我们可能穷尽一生也无法企及。但他这种一通百通的特点,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人生可能。
就像冯·诺伊曼说的,“如果有人不相信数学是简单的,那是因为他还没有意识到人生有多复杂。”
在人生中,我们当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下一次,当你想抱怨繁忙的工作影响了自己享受生活时,当你担心自己能力突出,很难协调好和周围人的关系时,甚至是遇到项目无法推进的局面,想一下冯·诺伊曼吧。
了解他,亲近他,从他身上看到人生的新可能,应该就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的收获。
我在冯·诺伊曼身上读到了很多人生的新可能,也期待你的加入,一起去发现更多可能。咱们课程里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