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习:当掌门人不在的时候,弟子是怎么学习武艺的?
大家好,我是姚余梁,欢迎来到我的生活中的管理学节目。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的辩证关系。
很多朋友都喜欢金庸小说,金庸小说里面有很多门派帮派,比如少林寺、华山派、衡山派……
这些帮派和现在的公司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差别,他们都是一个组织。
我有时候读金庸小说,我就有一个疑问,一般情况下,这些徒弟们他们每天早晨都起来练功,如果有一天,师傅如果出差了怎么办?比如华山派的岳不群在小说里面就出差过好几次,令狐冲接管了衡山派的掌门人以后也没有怎么到衡山派去待过。
那么掌门人不在的情况下,他们怎么样传给自己弟子的武艺呢?这是我一直有的疑问。
当然,后来我发现,他们经常会有大弟子传给二弟子,二弟子传给三弟子,先入门的弟子们传给后入门的弟子们。
也就是说,各位弟子除了自己学习,还有跟别人学习这么样一个过程。
在管理学上面,这就是一个组织学习的一个行为。
组织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生产、保存和转移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知识。
一般来说,一个公司在生产自己的产品过程中,这个公司也要去学习新的东西,比如新的科技,比如新的市场变化等等。
学来的东西怎么样保存在组织范围之内,怎么样传给下一代人,传给新来的员工,这就是组织学习的过程。
从辩证的观点上来看,组织学习是离不开个体学习的。
组织因为是由个体构成的,只有单个的人,单个的员工,他去学习,才能够集合起来,成为一个组织学习的过程。所以说个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组织不是个体的简单加总,1+1 等于 2,不是这么简单。组织学习也不是个体学习的简单累加。
组织是不是有一个系统,可以把个体学习所得到的知识保存起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有的组织它这个系统不是很好,那么每一个个体学习产生的知识就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所以 1+1 有时候会小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