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学习:为什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家好,我是姚余梁,欢迎来到我的生活中的管理学节目。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里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我们大家都不陌生。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就会受好的影响,如果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就会受到坏的影响。
也就是说人他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个说法是没有错的。
但是为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的机制是什么?人为什么在好的环境里面就变好,在坏的环境里面就坏?
这个理论根据就是常说的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社会学习论,他是心理学界的一个大师,叫阿尔伯特·班杜拉,他最先提出来的。他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说,人不光可以自己去学习,人的学习也可能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给一个孩子一个乒乓球拍,那么这个孩子从小他就没有练过乒乓球,也就是说自己没有学习过怎么样打乒乓球,但是你给他乒乓球拍,把它放到乒乓球案子边上,他也可以挥着拍子来就开始打乒乓球,他怎么知道怎么打乒乓球?
他在电视里面看过别人打乒乓球,他在他们家旁边那个体育馆看过别人怎么打乒乓球,所以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他已经学会了这项技能。
学得好坏我们另当别论,但是这个孩子,这个人他确实知道了怎么做,就是因为观察别人怎么做而学到的。这就是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在提出这个社会学习理论的时候,他做了一个非常经典的研究。
他把孩子分成三组,让他们看不同的录像。第一组看的内容是一个实验模特受到攻击,而最后受到了惩罚。第二组看的内容是实验模特受到了攻击而受到了奖励。第三组看的内容是实验模特受到了攻击,但是没有受到处罚,也没有得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