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曲线:为什么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是一个管理学大师?
大家好,我是姚余梁,欢迎来到我的生活中的管理学节目。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是一个管理学大师。
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曾经写过这么一篇古文,叫做《卖油翁》。
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康肃公陈尧咨特别擅长射箭,也对自己射箭的本事非常自负。
有一次,他在自己家的园圃里头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在旁边看,看了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就不服,问道,你也懂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老翁说,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陈尧咨非常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我就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在葫芦的口上面放一枚铜钱,然后用勺子往葫芦里面倒油,油从铜钱的方孔里面倒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就说,我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这就是我们脍炙人口的「唯手熟尔」的来历。
唯手熟尔说明一个很深刻的管理学道理,叫做「学习曲线」。
我相信一开始老翁在倒油的时候,第一次倒油可能有一半洒了出来,第二次倒的时候可能撒了 25%,等到第十次倒油的时候洒了一点点,直到可能一千次或者几千次倒油以后才能够做到一滴油也不撒出来。
老翁越做越多,越做越好,这是个学习进步的曲线的过程。
学习曲线在管理学中非常有用,学习曲线最早的应用是在二战时期,大概是 19 世纪 30 年代的航空制造业。
当时的波音航空公司,他们在生产飞机的过程中发现了成本的下降和生产飞机的数量有一个可以预测的关系。
比如说波音在生产第一架飞机的时候花费了 1 亿美元,等他们生产第二架飞机的时候就花费了 8000 万美元,等生产到第四架飞机的时候,他们就花费了 6400 万美元,等到第八架飞机的时候,他们的花费是 51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