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宗教学10讲,我是李林。
前面我们讲了多神、二神和一神这三种模式,西方的主流宗教,基本上都是这些模式。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东方,在我们国家和南亚、东南亚,影响比较大的有两种模式,这一讲先来讲虚神,也就是中国传统宗教。以前西方人一直没法理解中国人一直以来的传统宗教到底是什么,他们用基督教的模式来看中国,就发现,你们没有一个神站在一切的顶端。但中国和多神教也不一样。他们就说,你们没有宗教信仰。
中国宗教的独特性
其实啊,我们中国不光有宗教,而且传统宗教的许多元素,已经深深渗透进了生活,成了民俗的一部分,比如祭祖啊,烧纸钱啊,拜关公甚至农村里的跳大神啊,都是从这个根儿来的,而且,这个本土宗教孕育了儒家和道教,是中国宗教的母体。
而且,这个本土宗教里面,有一些在外国人看来觉得非常奇怪的现象。比如好多神仙,本来是凡间的普通人,后来通过各种渠道就成了仙。成仙了以后,还有名有姓的,比如财神姓赵,玉皇大帝姓张,至于关羽关二爷,那就更不用说了。这对于西方宗教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西方宗教里,神和人分得清清楚楚,神绝对是超然的存在,而中国传统宗教呢,大家都在一个世界。虽然你在理论上可以打怪升级,炼丹吃药,最后变成神仙,但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还是相通的。嫦娥吃了不死药,立马就奔月成仙。
人和神界限模糊,抽象点说叫天人合一,这就是虚神宗教最大的特点。
虚神宗教的超余,不是一个具体的神灵,而是某种弥漫在整个世界里的神秘力量。它不能实体化,是“虚”的,但“虚”也不是没有,人掌握了一套技术以后,是可以体会到这种力量的。
古人管这些人叫“巫”,就是巫师。他们的功能,主要是占卜啊,沟通天地啊,还有就是征求神灵的意见。怎么做呢?他们可以通过吃药啊喝酒啊或者其他手段产生幻觉,然后在这种神秘的体验里上天入地。
根据郭沫若先生对周代青铜器上文字的考证,“天”这个字,就是一个有着巨大脑袋的人的形象。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我们的先祖体会什么是天,是要通过人的,而这个人的身份,应该就是巫。
中国宗教的三次转型
不过,你可能要问,在世界其他地方,也还有这套巫的技术,中国的虚神宗教,比他们高级在哪里呢?其实,是我们的祖先,办了三件大事,才把这种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来了一次系统升级,从巫术升级成了宗教。哪三件呢?我来一个一个给你说。
第一件,绝地天通,就是垄断了和天地的沟通权。上古时期,有段时间,几乎人人都掌握这套技术,都可以沟通天地,但时间长了就发生问题,和神灵沟通完了以后,你说应该向东,我说应该向西,那该听谁的呢?社会秩序就会混乱。
传说三皇五帝里有一位颛顼大帝,就打算中止这种状况。古书上记载说他命令两位大臣负责在天人之间划出界限,使人神不扰,各安其序。这说的挺玄乎,其实就是抬高巫师行业的准入门槛,民间再也不许擅自占卜和进行其他沟通天地的活动,只有国家认可的才可以做,这么一来,国家就垄断了意义生产,也避免了巫术对政治可能产生的干扰。
这一次垄断,就让君主从此还多了一个大祭司的身份,政权和神权集于一身。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西欧那种教皇和世俗政权分庭抗礼的局面,就是这件事打下的基调。
第二件,是强化神和人的联系。刚刚说到把巫的技术和资格收归国家,强调一个“收”字,而真正让天人沟通制度化的,是在殷商时期。这个制度化,主要说的是祭祀。
商代人有个说法,祖先去世以后,都会到天上至高的神那里去。他们叫这个至高的神“上帝”。后来基督教进入中国,在翻译的时候也采用了这两个古老的汉字。
既然都到天上去了,那总得让他们给人间的子孙泄露一点天机,漏一点标准答案吧?这就是祭祀的功能。到后来,天神和祖先的界限逐渐模糊,上帝的“帝”,和瓜熟蒂落的“蒂”就成了一回事,祭天和祭祖联系到一块儿了。而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也就变成了天子了,天的儿子嘛。
请你注意啊,商朝这个变化的最大的影响,就把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对天的崇拜结合到一块儿了。我们通过血缘关系,就离天人合一又近了一步。
那第三件,也是最后一件,是让巫术升级成宗教。
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带兵讨伐纣王,灭了商朝。但周朝人就面临一个大问题:商朝人那么爱祭祀,说自己和上天有关系,这是他们论证自己政权合法性的办法。可是历代周王,和老天可没这层关系了。周朝推翻了商朝,总不能说周朝的子孙再请商朝的先祖帮忙吧!那周朝人怎么办呢?
他们就推广了一套说法,概括成四个字,叫做“以德配天”。《尚书》里说,“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就是说,上天允不允许你统治,不看你有没有血缘关系,只看中你有没有品德。行德政,你这个政权才配得上天,天命才保佑你。
你发现没有,周朝人又重新定义天人关系了。商代那种祭祀,花费那么多,甚至有时候还用人当祭品,说白了和利诱也差不多。但是到了周公的时代,人们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规律和力量,不管是利诱,还是威逼,比如说你不帮我的忙我以后就不祭祀了,都是没用的。那么,只能去敬畏它们,并且努力使自己配得上它。
到了这个时候,中国这种虚神宗教的模式才算是基本定型了。在社会的上层,它和国家绑定得很紧,有了相对成熟的宗教元素,主要是表达对天和祖先的敬畏,强调自己的品德。在社会下层呢,它还保留有很多萨满教的特征,用威逼利诱的方式驱使神灵,目的是为了祛病赶鬼,求神祈福。
宗教和中国历史
但不管上层还是下层,人和天,都还是在一个世界里面,人与神灵、自然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所以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古往今来,人神之间没什么隔阂。关羽可以从人变成神,七仙女也可以下凡和董永谈恋爱,在这一个世界里,向上向下,都走得通。这一套来自早期萨满教的底层思维,和之后的中国式变形,影响了中国社会数千年之久。它当然有很多优点,比如人和神之间没有绝对的隔阂,让它成为所有的宗教里可能和世界联系最紧密的一种。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超余的权威性不足。这个缺点,直接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史。
在周朝人之前,证明统治权力的来源,主要通过祭祀。可是当周公发明了以德配天这个说法之后,人和超余的关系,就好像转了一圈,以一种高级的形态,又回到了绝地天通之前。怎么说呢?那时候人人都可以是巫,都可以去和鬼神天地沟通,周朝以后,一旦百姓认为现有统治者背离了德,就可以打破这层垄断,你之前的天命所归不好使了,现在我要替天行道。这种和天沟通的资格,就成了权力的重要来源,大家一有机会,就要争。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就要不断地建立等级,从殷商到周,从周到以后历代王朝,历代统治者在掌握政治权力以后,还要同时要掌握宗教权力。
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宣示自己的统治者和大祭司地位。比如,利用自己在祭祀方面的特权,在每年的重要节日举行仪式。从皇帝到百官再到万民的等级差异,就在天和祖先的见证下,一遍一遍地被刷新和强化。民间不经过官方批准,私自搞的各种祭祀,官方都定性为“淫祀”,淫在这儿就是过度的意思。所有的淫祀,都会被官方打击。
整个中国古代,围绕宗教,官方和民间不断展开规范与反规范的博弈。就统治者一方来说,不规范宗教,社会就要乱。而就被统治者来说,社会本来就有层层等级,再对宗教严加管控,社会将更加僵死,也会导致官方和民间权力的进一步失衡。
规范和打破规范,可以看作推动古代中国社会运转的两轮,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循环,我想,虚神宗教也可以提供一个来自宗教学视角的解释。
好,给你留一个思考题,关于中国的这种虚神宗教模式,你还可以举出哪些例子?欢迎分享。
下一讲我会讲到一种在中国和日本都流行的宗教模式,空神模式,也就是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