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徐凯文的心理创伤课。
我们此前谈过,人的一生很难避免经历创伤。创伤会教给我们很多东西。它令我们成长、成熟,令我们进取、创造,令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人类社会中伟大的思想、文化,很多都孕育在创伤的经历中。拿我们熟悉的文学和艺术领域来说,如果没有家族的衰败,曹雪芹未必能写出《红楼梦》。如果没有因罪下狱,司马迁大概不会写出《史记》。如果没有颠沛流离,梵高或许不会成为天才的画家。
这些伟大的作品,从创伤中成长出来,成了宝贵的财富。但是,你不要以为从创伤中成长离自己很远,其实普通人即使没有做出那么大的成绩,也有可能完成自我成长。因为只要一个人在经历创伤之后,对自己、他人、世界的看法和意义产生重大的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甚至引起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新的姿态投入生活当中。在我看来,就是成长。
成长是多方向的
我给你举个例子。汶川地震之后,我跟踪十个失独家庭十年的时间,其中有一个失独家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这对夫妻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虽然他们努力地想再次怀孕,但几次试管婴儿都没有成功。最后他们决定放弃这个想法,转去办养猪场,继续他们的人生。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他们终于成功了。养猪场办得很好,也赚了不少钱。
但是,当他们经济条件明显改善之后,妻子喜欢上了打麻将,实际也输了不少钱。我去访问这对夫妻的时候,专门问她丈夫,你知道你老婆输了不少钱吗?这个非常老实、憨厚的四川男人对我说,我知道啊,但没关系,老婆开心就好。钱可以再赚回来,只要人在,都没啥。如果钱赚不到了,那就过苦一点的日子,只要人在,一切都好。
在汶川地震当中,整个四川和四川人都给我这样的印象。我还记得地震发生不久,我们去到重灾区,在一个镇子上,房子塌了一大半,居民都住在帐篷里,有一个茶馆还勉强有一半的屋子可以用。镇上的居民们就到这个茶馆里喝茶,一块钱一杯的绿茶,一杯喝一天。这种平和、乐观的文化,大概也是四川人民战胜地震创伤的重要原因。
前面的这对夫妻,他们在遭遇自己最爱的孩子离世这样残酷的创伤之后,并没有沉浸在痛苦和抱怨当中,也没有觉得自己受到的创伤要得到别人的怜悯和帮助,而是积极地去开始一个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办养猪场。因为经验不足,他们也失败了多次,但他们不断地在挫败中积累经验,最后办成了。
这段经历,很符合我们印象中“成长”的概念。但我想说,真正的成长不是只有这一个方向。这位妻子因为经过了创伤的历程,更愿意照顾好自己,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虽然浪费钱似乎不太好,但是开心就好。而她的丈夫呢,就像很多经过四川地震的人一样,看到身边的人比金钱更为重要。所以他们的金钱观、价值观也发生了更加有力量的、积极而平和的改变。这些,都是创伤后的成长。
对生命的反思
我们前面讲到,亲人离世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创伤。对于这种创伤,学会对生命的反思和提问,是实现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因为人一旦开始思考,就有可能改变。
说到这里,我想分享一段自己创伤后成长的经历。 去年,我的一位堂妹因为癌症去世了。在她去世前,我回家见她最后一面。当时病房里有很多人,大部分是我们的长辈。我看到一屋子头发斑白的老人心里想,我们不管怎样都还有明天,而躺在病床上最年轻的堂妹,她如此渴望生命,却再也没有明天了。我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已经二十多年了,但这么近地面对死亡,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思考。
我此前提出大学生中存在“空心病”,是因为我经常被来求助的同学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当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答案似乎变得更加清晰起来。人生最可贵的东西,是我们还拥有的生命和时间。也许你富甲天下,但如果在你的生命银行里,你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那你所拥有的一切,又有多少价值?我们拥有的生命和时间,让我们可以去感受这个世界,可以去自由地思考和创造,可以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爱他们也被爱。所以,当我们此时此刻,知道自己还拥有今天和明天的时候,这本身就是最可珍惜、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我想,汶川的那一对失独夫妻,大概也是这样想的吧。
跨越原生家庭创伤
另一种出现频率很高的创伤,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我观察到,原生家庭不太幸福的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容易把问题归结到原生家庭当中。极端的情况就变成了父母皆祸害。
对于这种创伤,我的第一个建议是不再把自己放到弱者、受害者的位置上。
很多有原生家庭创伤的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受害者的位置上。他们会觉得,因为父母从小不关心我、不爱我,所以我的性格不好、不会跟别人相处、生活不幸福,这些都是父母的错。但问题是,又有几个原生家庭是完美而幸福的呢?有谁生来就会做一个一百分的父母?
我们前面讲,心理创伤的治疗,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受伤的人可以选择用过去的创伤来解释现在一切的不顺利,也可以选择不再把自己放到弱者的位置上,选择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爱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
对于那些陷在原生家庭创伤中的人来说,我认为他们对父母的抱怨,是怨恨而不是恨。怨恨是因为渴望得到爱而没有获得。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这是人的本能。而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不管发生什么、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在的爱。
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这种爱,可能是因为他的父母不知道怎么爱他,也没有从上一辈那里学会怎么爱自己的孩子,甚至学会的恰恰是伤害孩子的方式。
我常告诉我的来访者,如果你的父母是那种不会爱甚至会伤害的父母,而你总希望他们能够变成你理想的父母,这件事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的第二个建议是,不要把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个目标,建立在别人,哪怕是父母改变的基础上。如果父母的行为模式确实有问题,而且无法改变,可以跟他们保持距离。
在临床上我观察到,不管一个人经历了什么类型的创伤,如果他能再次感觉到自己被无条件地信任和爱,都会对实现创伤后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的最后一个建议,就是在生活中重新寻找那个会爱你的人,去新建或者重建美好的亲密关系。这个人可能是你的伴侣,也可能是你的孩子。
当你为了建立亲密关系而努力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挫败,因为你也没有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不知道如何赢得好的亲密关系。你甚至可能不知道,你的原生家庭把你变成了一个也许挺难相处的人。那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再也不会有人爱自己了。别放弃,这个时候你可以试着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总结
所谓创伤后成长,是一个人在经历创伤之后,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甚至引起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
面对亲人离世的创伤,学会对生命的反思和提问,是实现成长的有效途径。
面对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不把自己放到受害者的位置上、不把自己的改变建立在别人先改变的基础上,都对实现成长很有帮助。
对所有人来说,新建或者重建美好的亲密关系,都是实现创伤后成长的有效方法。
思考题:
对你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呢?
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