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经历创伤,谁更容易走出来?
转述:赵成晨

你好,欢迎来到徐凯文的心理创伤课。 

上一讲,我们谈到,在严重的外部事件,也就是我们说的创伤性事件发生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高度警觉、闪回、回避、解离等反应。这就是说,他们经历了心理创伤。在这之后,大部分人会在一个月里自己走出来,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还有一小部分人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很多当事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创伤对他们的影响,他们只是时时感到出现与现实状况不符的强烈负面情绪,如焦虑、害怕、愤怒、羞耻、负罪感,或者觉得麻木、空虚,甚至会在无意识中重演创伤性经历,慢慢发展出了心理障碍。

那么,极端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呢?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来访者。我在跟他做咨询的时候,咨询室的门被误打开,一个人闯了进来。对普通人来说,这种情况并不特殊,但我发现我的来访者突然像被定住了一样,我叫她的名字,她没有反应。五六分钟之后,她突然哇地哭了出来,像个七八岁的孩子一样,哭着说妈妈我要回家。为什么会定住呢?

这个来访者有几段不同的创伤经历,这让她发展出了几个截然不同的子人格,有婴儿、有七八岁的孩子、有成年人,这些子人格的性格、行为甚至笔迹都完全不同。门突然被打开的场景,重演了她七八岁时被侵犯的经历,所以她表现出来的就是那个七八岁孩子的子人格。

为什么经历同样的心理创伤事件,会有不同的结局呢?这一讲,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心理创伤可以自愈

首先,如果一个人在经历创伤之后走了出来,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他其实是自愈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打一个比方,感冒后身体发烧这个症状是有意义的。感冒了为什么会发烧?这是我们的免疫系统与外来的病毒开展战斗的副产物。一个人能发烧,恰恰说明他的免疫力在积极工作,在保护自己。如果一个人被感冒病毒攻击了,却没有发烧,说明他的免疫力很弱。从这个角度讲,发热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

同理,经历严重的负面事件之后,出现高度警觉、解离等症状也是好事情,说明我们的身体在进行自我修复,修复完成了,人就自愈了。如果一直没有表现出症状,反而可能是无法自愈的危险信号。

我曾为一个企业的驻外人员做过创伤咨询。当时,他们团队在国外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囚禁了很久才被解救回国。我刚见到他们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出现了恐惧、情绪低落、高度警觉等症状。但其中有一个人很奇怪,他看起来非常镇定,主动表示不需要接受心理援助。

可是几个月后,当时那些出现了典型的创伤症状、接受辅导的同事,已经基本痊愈。这个人的生活却出了问题,原来关系融洽的夫妻正在闹离婚。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原来这个人是团队的领导,在被囚禁期间,他积极抚慰大家的情绪,被解救之后,又很快恢复了工作。当时,同事们都感慨,他的心理素质真好。

其实问题就出在“没事”上。当时没表现出症状,是因为他用过于强大的理智压抑了自己的心理反应,没能开启自我修复的流程,自然最终也就没能自愈。被绑架的经历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心理健康,最终通过夫妻关系这个渠道爆发了出来。

自愈的人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不过,我们也发现,一小部分人即使表现出了症状,调动起了自己的修复系统,但最终还是无法自愈。这又是为什么呢?那些自愈的人做对了什么?这就是我想跟你分享的第二点内容,哪些资源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创伤?

在临床上,我们观察到,自愈的人获得了更多的支持。这些支持分为两类,一是外部的社会支持系统,二是自我的心理支持,我们分别来看。

自愈的人往往能够很快找到人去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痛苦。这一次次讲述的过程,就是逐渐脱敏、从创伤里走出来的过程。

这些倾听者都是谁呢?有的人家庭比较幸福,可以跟家人倾诉。有的人交游广阔,可以通过跟朋友聊天来纾解。你可能从电视上看到过,四川人民在地震棚里打麻将的新闻。当时你可能只是觉得他们心真大,但在我看来,麻将在灾后的心理重建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一个人是玩不了麻将的。积极一些的人得主动组局,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打麻将的同时又要聊天,聊着聊着,大家的心情就都好了。

用专业的术语,我们说这些人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就是那些能够给我们提供精神或者物质帮助的人的集合。所以说,在经历心理创伤的时候,幸福的家庭、良好的社会关系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能帮助我们扛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内心非常强大,不需要外部支持,也能自愈。这里的强大,是说他们有能力,用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排解掉创伤带来的负面情绪。比如,有的人艺术修养很深,他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抒发情绪。有的人天生乐观,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比如睡觉、泡澡、K歌,就慢慢调节过来了。

前面讲的这些,都是促进自愈的有利条件。只要具备一个,就对我们走出创伤有很大帮助。

没能走出创伤的人,除了缺乏自愈的有利条件,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心理创伤事件太严重、刺激太强烈,导致大脑的功能彻底受损,所以无法自愈。另一种是虽然这一次经历的心理创伤没有那么严重,但他可能有更深层的心理问题,比如上一讲我们提到的,一个人失恋了就要自杀,其实失恋只是扳机点,唤起的是更久远的、既往的、原生家庭的伤害。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接受专业人士的帮助。

专业干预的优势

我想跟你分享的第三点,就是专业干预的优势。专业人士会先确认来访者难以痊愈的原因,是有陈旧性创伤需要处理,是大脑功能受损,还是没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等。原因找到,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提供解决方案。

对那些只是没有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来访者,我们有一个标准的两步法流程。

首先,我们会修复他的感受。

如果一个人,他在过去的心理创伤经历中被羞辱、被攻击、被否定、被威胁生命,心理咨询师就要让他在咨询的关系中,被接纳、被肯定、被重建安全感。在这样好的环境中,他自然就可以恢复自己的安全感、自尊。

其次,我们会修复、调整和启动他的社会支持系统。

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在和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如果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出了问题,很可能是他跟别人相处的方式有问题。所以心理咨询师就要跟来访者探讨,帮助他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让他在离开咨询关系之后,也能有一个让他安全、自尊的环境。一般情况下,一旦来访者拥有了稳定的亲密关系,就不再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生活中重要的他人就可以给他长期、有效、稳定的支持和帮助。 

很多年前,我有一个女性来访者,她有严重的乱伦经历,事情过去了十几年,一直没有得到疗愈,甚至严重到出现连续的自杀行为。我当时能给她的治疗时间只有两个月。这对于心理创伤治疗来说,实在太短了。她这种情况,我觉得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既然治疗时间不够,我就决定在对创伤进行治疗之外,再做一件事情,去改善她离开咨询关系以后的环境。在跟她讨论、获得同意之后,我跟她的先生谈了她曾经有过的乱伦经历。

其实,当时我走了一步险棋。这件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大的冲击。我不能保证她先生知道了之后,一定会接受她、更加爱护她。所以我也做好了准备,如果社会支持系统这条路走不通,我就会选择唤起来访者自己的力量,帮助她自己走出来。

幸运的是,在这位先生了解了之后,他立刻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妻子一直对发生夫妻关系很抗拒。这些年来,因为一直不理解妻子的这种反应,也影响了他们的夫妻感情。但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她的丈夫变得特别理解自己的妻子。他明白两个人的关系有问题,是因为来自妻子原生家庭的创伤,这让他更愿意去理解、支持和疼爱自己的妻子。

后来,在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下,这位来访者就慢慢走了出来。治疗十年之后,来访者联系我,告诉我她现在生活得很快乐,跟丈夫的婚姻也变得越来越好。

总结

一个人在经历创伤之后走了出来,症状消失了,他就是自愈了。

这样的人是大多数,大约占到70%。他们普遍有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强大的自我心理支持。

创伤不能自愈,就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专业人士会找到原因,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徐凯文

思考题:

对于负面情绪,你是如何疏导的?

欢迎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