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5丨“固收+”: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稳健选择
张潇雨亲述

你好,欢迎来到《张潇雨·个人投资课》,我是张潇雨。这是我们实战模块的第5讲。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一类以获得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基金,叫做量化对冲基金。在这一讲,我再给你介绍一类基金,同样也是以稳健地获取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可以放到我们的核心仓或者稳健理财的投资计划里。这类基金有个大家通俗约定的名字,叫做“固收+”基金

“固收”当然指的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而“+”是指在固定收益之上,这类基金还会通过一些其他比较稳定的策略来增强整体收益。

1

在讲解具体内容之前,我先给你一个比较宽泛的数字上的概念:这类基金根据具体仓位和策略不同,大概年化收益会在4%~8%之间,而最大回撤会控制在0~10%左右。可以看出来和之前介绍的量化对冲类产品的指标是相近的。

实际上从2018年之后,“固收+”类的产品开始在市场上逐渐流行起来,受到了各种投资者的欢迎。要知道,热门产品的流行往往和一些时代大背景的变化相关,想要理解“固收+”产品为什么值得考虑加入自己的投资组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几年中国资产管理领域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一个叫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这份文件在业内也叫做资管新规。这份文件包括了很多内容,而和我们个人投资者非常相关的一个内容,就是资管新规明确打破刚性兑付

什么意思呢?说得不那么学术一点,就是所谓的“保本保收益”型理财,再也没有了。以后只要银行告诉你某种理财产品是稳赚不赔的,那就是违法的,而且哪怕银行真的自己掏腰包把亏的给你补上,也不行——产品从根源上就不允许这么设计了。

当然,规定有个过渡期限,本来设定的是到2020年底,后来因为疫情,延伸到了2021年底。也就是从2022年开始,这份规定就要生效了。

那么这个规定会带来什么变化呢?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前个人投资者去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往往闭着眼去选那个收益高的就行了——反正有人给我兜底,我只用看回报就行。

但新规之后,我们就要综合考虑风险,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而且要去学习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进行更多的自我教育了。从长期来看,这对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是有好处的。

另外多说一句,不要觉得新的规定好像是对个人散户要求更高了,把风险从银行那里转嫁到了我们身上。实际上,资管新规对促进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升级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之前是这样的:银行卖给你一个理财产品,承诺收益5%,你买了之后,其实也不知道银行去干什么了,它顶多告诉你会大概配置哪类资产,你反正也只关心收益;但实际上银行去干什么了呢?

很多时候——肯定不是所有情况啊——但是很多时候,银行拿了你的钱去投资,一年以后亏了,那它怎么办呢?因为银行会卖各种理财产品,会形成一个资金池,如果你的部分亏了,它就从池子里调过来一笔资金,先把你的收益给补上,产生的窟窿以后再靠卖别的理财产品填,这样大家都开心。

但不用我多说你也能看出来,这样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资管新规一出,这种不合理的玩法都被叫停了。所以总体来说,新的规定的确是努力在引导我们国家的资产管理行业向正规、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当然,政策再优秀,规定再合理,我们普通人关心的还是自己的投资理财能不能继续获得稳定的收益。而且你也发现了,这几年不但银行理财不行,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收益也开始下降,P2P 产品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固收+”类产品,包括我们之前介绍的量化对冲等等一系列波动比较小、追求绝对收益、确定性相对比较强的基金类产品,就开始流行了起来。

2

好,说了这么多,“固收+”类基金到底是什么,都在投资些什么呢?

“固收”的部分,当然主要以各种债券资产、债券基金为主;而“+”的部分,其实只要是法律法规之内,能够增加基金整体收益的策略都在考虑范围,比如股票、可转债、股指期货、打新、ABS、定增、统计套利……

我知道这里有很多专业名词,你可能不太知道具体含义。而且先不说“+”的那部分,即使是“固收”里的债券基金,也分纯债基金、一级债基金、二级债基金,产品种类上还有国债、城投债、金融债、企业债……

很自然地,你可能就会想,那我要是想买这类基金,我至少得知道里面都包括什么吧?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要把这些产品和名词都搞明白,才能买“固收+”类基金啊?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首先,如果你对投资理财这件事比较感兴趣,做事情又比较刨根问底,去研究一下这些专业概念,弄清楚自己买的产品的底层原理,是很好的一件事。长期来看对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其实对于大部分的投资者来说,花时间弄清楚最底层的机理是不现实的——而且即使策略原理弄清楚了,你也没法控制基金经理在实操中到底做得怎么样,比如同样是“固定收益+股票”的策略,不同产品呈现的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在投资这件事上,我们很多时候依赖的都是“相信”,而不是“知道”。

说到底,究竟怎么选择这类基金呢?我觉得选择的时候最应该注意的是这几件事:

第一,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债券型或者固定收益型基金,总体都是比股票型基金投资起来更容易的。

这里的“容易”应该这么理解:你想,债券的逻辑总体是判断借钱的一方能不能把钱和利息还上,不会赖账。基于这个前提,去分析比如企业的经营状况、现金流、一时间会不会倒闭,确定性是比较高的;但股票就不一样了,比如茅台、格力、中国平安倒闭几乎不可能,但是股价上上下下波动个30%、50%都是很正常的。所以股票型基金,即使专业投资者做好的确是很难。

“固收+”类基金里面“固收”那部分,主要就是用于投资各种类型的债券,所以有它们作为“压舱石”,这类基金我们总体还是可以信赖的。

第二,选择这类基金,不要盲目去看各种基金排行榜,尤其是特别短期的那种,比如最近几周、几个月的那种排行榜。

道理也很简单,“固收+”类产品,固定收益的部分大家通常都差不多,短期收益如果冲在前面,往往是“+”的那个部分的策略,最近碰巧表现特别好,比如选到了一些最近涨得不错的股票,或者打新打到了一只妖股等等——但这些和一只基金的长期走势的关系是不大的。

那么在选择这类产品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呢?主要是三点:

第一,和量化对冲基金一样,我们要看基金长期的历史表现,尤其是熊市时候的表现。

第二,可以观察基金在股票仓位上的配比大概是多少,是不是稳定。

我们刚才说,“+”的那个部分大家的玩法各不相同,但很大程度上都会和股票有些关系。通常,这类基金在自己的认购说明里都会告诉客户自己的股票(或者叫权益)仓位会控制在多少,比如0~20%、0~30%等等。

我们都知道,股票的部分越多,基金的波动也会越大,所以观察这个指标,也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选择的产品。

最后,当然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要关注基金的成本——不管是申购费、管理费还是托管费——和其他同类产品相比高还是低。这些费用是我们真金白银付出去的钱,能省则省,积少成多。

到这里,我们“固收+”类基金产品的原理就讲解完了。但我知道,你心里肯定一直都想问:怎么买这类基金?直接去搜索就可以了吗?

这里我要稍微说明一下,我们讲了一节课“固收+”产品,其实这是个统称,市场上是没有产品真的叫这个名字的。

那么怎么找这类产品呢?本着不推荐具体产品、避免广告嫌疑和合规问题的前提,我给你一些关键词:汇利、安和、稳健、新回报、趋势优选,甚至有的产品组合名字里还有安享、养老、幸福等等。你可以搜索这些关键词,然后点开基金详情筛选一下,是不是我们讲的这类基金。记得买的时候也要货比三家。

这就是这一讲的内容了。我是张潇雨,我们下节课见。

“固收+”类基金:以债券资产、债券基金为主,在此基础上通过股票、可转债、股指期货、打新等其他方式增加整体收益,属于稳健收益类型产品。

张潇雨

你有没有买过不错的固定收益类或者“固收+”的基金呢?欢迎留言分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