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张潇雨·个人投资课》。
这一讲又是问答和互动时间。我继续挑一些课程中典型的问题来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利用情绪波动来做投资,当然是可以赚钱的,而且能赚很多钱。但它也有个实际性的问题,具体问题是什么咱们稍后再说。
我们还是拿证据说话,看看利用行为金融学的思路赚钱是不是靠谱。
得到的同学可能对一个著名的学者很熟悉,那就是理查德·塞勒。塞勒是著名的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研究的主要范畴就是人作为一种无法完全保持理性的动物,在进行经济和金融方面选择的时候会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像著名的“禀赋效应”、“心理账户”都是他提出的概念。
在2017年,塞勒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了这个领域里公认的权威。
很多人都知道塞勒是个著名的学者,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还炒得一手好股票。当然,这里的“炒股票”是一个开玩笑的说法。
但有一件事是真的:塞勒早在1993年就和著名的投资人拉塞尔·富勒成立了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名字就叫做“富勒和塞勒资产管理”(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本质上就是一个帮助别人管钱的基金。另外,这个基金还有一个高级顾问的名字你可能有点熟悉,就是同样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也是畅销书《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这个基金的投资风格是什么呢?没错,就是利用投资学、行为金融学、心理学三者的交叉领域,通过利用人性的弱点来逆向投资。
在公司官网上,他们对自己的投资策略有个简单清晰的描述:投资者是会犯错误的,而我们寻找的就是这类错误。
本质上,有两种错误应该加以利用:对坏消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好消息的反应不足。总之,这个基金的核心策略正是塞勒和卡尼曼的专业所在——投资与人性的交叉点。
那你肯定想知道这个基金的成绩如何。答案是相当不错。
截止到2018年底,富勒和塞勒资产管理旗下的主基金规模接近50亿美元,过去20年连续跑赢指数。通过下图你会发现,它的收益曲线非常好看。50亿美元的管理规模,加上每年1%左右的管理费,塞勒和他的合伙人一年获得的营收至少有5000万美元,即使刨去各种成本,也比得诺贝尔奖的奖金高多了。

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以行为金融学为逻辑底层的投资策略是管用的了。但是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是,作为你自己,你到底有没有能力去应用这样的理论?或者说,你应用起来的话,是不是能赶上塞勒和卡尼曼的水平?
比如,我们知道市场通常会对坏消息过度反应,对好消息的反应不足……那么落实到实际的操作策略上应该怎么办呢?
我很快就能想出这样的问题,比如:
- 这种策略是该应用在个股上,还是整个市场大盘上?
- 这种策略是只对股票这个资产有效,还是对各类资产都有效?
- 所谓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是以多长时间为期限的?一天、一个月、三个月、一年?
- 什么时候就算市场已经把信息全部消化了?你的卖出时点是怎么定的?
- 还有,要不要做海外的配置,来降低地理风险?
- ……
你发现,如果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光知道一个行为金融学的宏观理论,是没法指导我们投资的。
就像我总说,价值投资的理念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每个人应用起来,长得都很不一样,效果也千差万别。全世界有几个巴菲特呢?所以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能力来真正地开发这样的投资策略,并且长期地执行下去。
当然,我知道即使我这么说,有些同学还是会不甘心,想自己开发一些投资策略来进行交易。正好,我可以来简单地谈一谈,如果真的想研发一个自己的投资和交易策略,流程大概是怎么样的,也给大家一些参考。
不过必须要说,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算是最顶尖的专家,不过我咨询了自己在世界顶级量化基金工作的一些朋友,所以不会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
总体来说,如果你想要开发一个投资交易策略,大概的步骤有: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参数优化,样本外检测,实盘交易这么几个步骤,我一步一步来说。
- 提出假设
首先,就和写学术论文一样,你可能有一些关于交易的想法。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如果一只股票本月的利好消息数量减去利空消息数量大于3的时候,下个月1号就买入,否则就持有或者卖出”。这当然是我随便举的一个例子,肯定不代表这种策略就是对的。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假设了。
- 验证假设
然后呢,我们自然要验证这个假设对不对。假设我们先不谈国外,只说我们国家的A股。这个时候你显然就要去统计历史上各只股票爆出来的所有消息,按月统计它们是好是坏,然后验证你作的那个假设对还是不对。
这意味着,首先你要回顾足够长的历史,不然只看一两年是不行的;其次你要覆盖足够多的样本,不然只统计三五个股票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你还得能准确地抓住市场上重要的新闻和消息,并且把它们区分开来。
- 参数优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比如你发现这个方法对绝大多数行业都不管用,但是对比如房地产企业就特别管用;或者你发现利好消息减利空消息大于5的时候,统计学意义才更显著;或者你发现自己抓取信息的来源有些问题,需要调整新闻和消息的源头。
总之,你会根据你的研发结果,不断调整你的策略参数细节,最后保证你这个历史回测确实是能赚钱的。这就是参数优化的一个过程。
- 样本外检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坑要注意。比如所谓的样本外数据检测。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的:假设我们现在的时点是2019年年中,那么你要保证你的策略经得起历史各种时间段的检验。比如你通过统计从1999年到2019年的数据,得出了某种赚钱的投资策略。但是你这个策略在1999—2009年管用,但是在2009—2019年不太管用,这就比较有问题了。
因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设现在时间是2009年,你并不知道未来十年会发生什么事,结果你的策略在之后十年都失效了,那么说明本身这个策略就是有问题的。
我见过很多人,比如会拿着在过去几年总结出来的一个规律,然后就开始沾沾自喜地模仿操作,最后亏了很多钱。为什么?除了回测的时间很可能不够长以外,没有经受过样本外的测试也是很大的一个缺陷。
- 实盘交易
当然,真正的样本外测试还是面向未来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策略开发出来后,总要跑一段时间的模拟盘,接受市场的检验,才能真正启用的原因。
当然,我这里说的策略开发的流程和步骤已经是非常粗糙,大大简化的版本了。真实世界比这还要复杂得多。
所以我要说的是什么呢?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觉得自己有开发投资交易策略的能力,那么至少,你统计的样本要足够大,回测的时间要足够长,经得起样本外测试,还要避免类似于过拟合这样的陷阱,另外还得考虑交易成本、冲击成本这样的事情……最终你才能说,我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如果你只是随便看了本书,甚至加入个什么群里随便学了点技术图形,就想用来赚大钱的话,那么失败就是一件注定的事了。
这就是这一讲我们主要回答的问题。
很多同学想让我谈谈数字货币或者加密货币应不应该投资,比如比特币这样的资产。那我也来说两句。
首先摆明态度,我个人觉得从长期来看,比特币是有价值的,或者准确说是有可能产生巨大价值的,但是作为一个颠覆性的社会实验,它成功的概率天然就非常低。但一旦成功,就可能会改变很多事情,这和任何颠覆性的产品性质都是一样的。
另外,从2019年开始,你会慢慢发现很多聪明的钱——比如大学的捐赠基金,比如华尔街著名的资产管理公司,比如微软、亚马逊这样的企业,都在进军这个领域,甚至是直接购买相关的资产。这代表着它们逐渐开始认为,加密货币是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资产大类,所以配置一点,并且在过程中持续地了解和学习,是个挺好的方法。
当然,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仍然很低,所以不宜太过激进。
总体来说,我对我的客户是这么建议的:
根据你自身的情况,可以配置1%~3%的资产到加密货币这个资产大类上,而且最好大部分是比特币,而不是其他的一些东西。如果这部分钱在未来几年内彻底归零,毫无价值,那么对你的身价和生活都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如果比特币的伟大愿景有一天真的实现了,那么你也能不错过它带来的巨大回报。
所以,目前以我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我会把加密货币当成“保险”来投资,并做好这笔保费全部失去的准备。当然,随着日后我可能对这个领域的理解不断深入,我也许会更改自己的策略,到时候有机会再和你分享。
好了,这就是本期问答的全部内容。欢迎你在之后的课程里继续来和我互动交流。下一讲我们要进入第四模块的学习,我们下节课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