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张潇雨·个人投资课》。
在关注完市场规律和投资工具之后,我们来进入一个新的模块。在这个模块里,我们会更多地关注自己。这也是投资成功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这一讲的开始,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投资,是赚钱更好还是亏钱更好?
听到这个问题,你肯定蒙了,“这还用说吗?当然是赚钱好啊!”
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种可能:在有些情况下,赚钱其实是个坏事。这也是本节课我想给你讲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很多时候赚钱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亏损。对待赚钱这件事,我们甚至比对待亏损还要小心。
我知道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困惑。让我先来讲一个经典的故事,听完以后,你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2005年的夏天,对于跟踪天然气的交易员来讲是个难忘的季节。当时美国夏天的天气比以往凉爽很多,所以之前预备使用于发电降温的天然气需求下降,库存积压。
要知道,天然气不比石油,它在常温下是气态的,远距离运输比较麻烦,所以价格很看本地需求的多少。这库存一积压,当地价格很快就降下来了。
但你知道,天然气的总体需求还是挺稳定的,尤其一到冬天,大家都要取暖,需求回升,价格自然也要回升。
当时,一个叫布莱恩·亨特(Brian Hunter)的明星交易员就发现了这个机会。亨特是谁呢?他是对冲基金Amaranth的一个天然气期货交易员,之前在德意志银行也担任这个职位,帮公司赚了很多钱,已经是个投资老鸟了。对于他来说,很想在新公司立下一个新战功。
于是亨特开始大量买入价格非常便宜的天然气期权,而且他在研究了美国历史上气温和天然气价格的变动规律之后,买入了行权价格很高的期权——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他根据大量历史数据作出判断:天然气价格不仅会回升,而且还会大涨。如果真的大涨,他手里这些期权就要值钱了。
结果那年8月,幸运女神真的降临了。
有些同学可能还记得,2005年8月25号的晚上,美国发生了一次历史级的大台风:卡特里娜(Katrina)。当时台风席卷整个美国,很多地方受灾都很严重,自然灾害也影响了天然气的生产。短短几个月时间天然气价格就翻了两倍多,加上使用了大量的杠杆,亨特的交易在这次波动中获得了巨额回报。
而亨特的这笔交易,也将整个基金的业绩扭亏为盈了,Amaranth基金那年的回报达到了15%。这么好的成绩又吸引了更多的资金,不夸张地说,亨特简直成了整个公司的救世主。
我们知道,华尔街是奖罚分明的地方。那么当年亨特一个人拿到了多少奖金呢?一亿美元。那一年,他比很多我们熟悉的华尔街大佬挣钱都多得多,而当时的他只有32岁。
因为这笔交易,亨特成了公司最重要的明星人物。老板对他青睐有加,把别人管的钱抽出来都给他,还答应他的各种要求,比如远程办公,成立自己的团队,等等。总之福利待遇都是亨特说了算。
没过多久,到了2006年1月,老天又给了亨特一个赚钱的机会。
那年是个历史级别的暖冬,美国天然气的整体需求下降,带来的结果就是价格走低。当时亨特再次进行了判断:他认为下一个冬天不会再这么暖和了,天然气需求会很旺盛,价格一定会回升。
于是他开始仿效之前的交易逻辑:做空短期天然气合约,做多远期天然气合约——也就是他短期不看好天然气价格,但是认为长期价格会涨回来。
当然,他这时候已经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了,而是投入了巨资。亨特投资了多少钱呢?据说当时某个月纽约商品交易所里70%的天然气空仓都是亨特一个人的,他一天的盈亏上下就能达到几千万美元。当然对于他来说,这点波动算不了什么。
那么亨特这次交易成功了么?在2006年前几个月,亨特的交易完全正确,他又为公司赚了20亿美元——如果这个纪录保持,他一人可以拿走的奖金可能会达到3亿美元。如果这次再成功,亨特就不是一战成名,而是两战封神了。
然而到了8月,黑天鹅事件再次发生了。由于有新的大量资金入局做空天然气,之前亨特研究出来的规律突然失效,天然气期货合约的走势变成了短期走高而长期下降,这和亨特短期做空,长期做多的交易逻辑正好相反。结果他出现了巨额的亏损。
据说当时两周前基金的市场负责人还在和投资者夸耀说,那年他们可以盈利25%左右。结果没想到,饭吃完没两个礼拜,整个90亿美元规模的基金,已经亏了30亿美元。
对于绝大多数交易员来讲,这时候最理性的方式就是及时止损。于是老板和亨特通了话,商量处理对策。但是通话之后,亨特不但没有减仓止损,还说服老板又投了新的钱进去。结果一个多月之后,整只基金的亏损到了60亿美元——直接跌没了70%。
这时候,再厉害的交易员也回天乏术了。基金只好关门大吉。亨特也从之前的华尔街明星,变成了载入历史的失败者。
故事讲完了,现在我们思考一下:亨特在这个案例里,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仔细一想你就会明白,亨特第一次赚了大钱的主要原因,是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台风。因为台风,天然气的价格才大涨。
但在亨特的心里,主要是因为他看对了,他很聪明,他是交易之神。这导致了什么结果呢?导致了他之后再次按照同样的逻辑进行了类似的操作,然而概率却没有站在他这一边。而这个时候,他的赌注比之前要大得多,所以亏掉的钱也是之前的很多倍。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很多时候挣钱也是一种灾难——如果你因为偶发事件赚了钱,却把原因归结成了自己的能力,那么等待你的往往就是灾难。
其实在其他领域,这个道理是个常识。比如一个朋友和你吹牛说:有一天他喝了很多酒,甚至都有点神志不清了,但还是自己开车回了家。结果一点事没有啊——既没有出交通事故,也没有被交警抓到。这时候你会觉得他是个优秀的司机么?你绝对不会这么认为。你肯定想:这个人不但犯了法,而且如果再继续这么干,早晚有一天会出个大事故,最终害人害己。
但换到投资领域,我们经常就会高估自己决策的正确性。比如在市场大牛市的时候,人人买股票都赚钱,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神。但等到熊市一来,所有之前自以为正确的投资逻辑都失效了,很多人把之前赚的钱成倍地亏了回去。
那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我们怎么避免这种问题呢?或者问题如果发生了,有什么补救措施么?
当然有。我可以提供两个方法,一个事前使用,一个事后使用。
第一个事前使用的方法是,在进行投资之前,你可以把自己的投资逻辑记录下来。
不管是买股票,还是投资项目,你都可以列出你的四五条理由,以及背后的逻辑。这样等你的投资有了结果,你可以相对容易地看出是不是因为当时的判断正确赚到钱的,这会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投资能力。
而且不管赚钱还是亏钱,这个习惯都能让你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和投资框架。长期来看你赚钱的概率就会慢慢提高了。
当然,要看一个人长期的决策和判断如何,衡量的样本数量越多越好。为什么说巴菲特是股神?因为他投资已经六七十年,穿越了无数个周期,做对了无数正确的决策,我们才认可他的地位。对待他人是这样,对待自己也要一样。不要因为一两次的成功就沾沾自喜。
第二个事后采用的方法,是及时止损。
这里的止损,不是说只要账面亏钱了就立刻卖出,那就变成了追涨杀跌的赌博游戏。这里说的止损是交易大师爱德华·索普的方法,他说:在我写下我交易的逻辑之后,我会放入一点钱,看看市场会不会验证我的逻辑。一旦我发现市场的表现和我预想的不一样,我就会先止损离场,给自己时间冷静下来,把问题想清楚再重新回去。这样虽然有时候会让我错过一些好的投资,但也能保证我不会犯下致命的错误,无法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