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张潇雨·个人投资课》。这一讲是我们第二模块的问答。
在第二模块里,我们主要讲到了对于投资工具的错误认知。比如选个股和选主动型基金有多难,比如价格与投资的关系,比如成本和费用对我们长期收益的影响等等。这个过程中继续有很多同学提出了很好的问题,接下来我就来回答一下。
开始之前我再来重申一下,因为投资这件事真的不容易,而且又和实操特别相关,所以我非常鼓励大家提出各种自己的问题,我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解答。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经常引用伟大的科幻小说家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一句话,英文原文是:“When one teaches, two learn.” 也就是在教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会有收获。所以欢迎大家持续地和我互动和讨论问题。
当然,也希望你提出一些好问题,最好不要提那种用Google和百度就可以简单查到的问题。
那我先来回答一个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都很有代表性,而且我在这上面也有过一些教训,所以来说说我的观点。
每个人都想投资成功,如果你问我,先不说那些高深的技术细节,想要投资成功,如果有一个“心法”的话,那会是什么?我会说就是两个字:诚实。
想要投资成功,最重要的是保持诚实。
什么是诚实呢?我可以先来说说什么是不诚实:
比如很多人认为自己有预测接下来市场涨跌的能力,通过看什么K线图、头肩顶、底背离等等形态就能炒股成功赚大钱…...这就是不诚实。因为如此初级的技术方法早已经被证明是无效的,也被主流市场淘汰很久了,如果你非要使用,非幻想着有一种无脑赚快钱的方法,你就是对自己不诚实;
如果你要开个培训班收别人一万八千块钱教别人做这件事,就是对别人不诚实。不诚实的人在市场上是走不远的。
同样,如果有些人告诉你,看股票的某些指标,比如市盈率、市净率、自由现金流、分析师估价等等,就能给股票或者公司估值了,这同样是一种不诚实。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一个公司的价值能如此简单就让你估出来了,那么股市每天的价格应该是一个静止的数字,没有丝毫的变化,或者每几个月公司发了财报才变一次,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
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解释这件事。金融和投资市场,是一个聚集了无数聪明人的地方,这里面有相当多的人,接受了最顶级的教育,有着最优厚的待遇,每天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核心的任务就是计算出一个公司的价值到底是多少。结果呢,大家很少能达成一致,每个人都对一个公司值多少钱有不同的看法。
举一个最近非常经典的例子——相信大多数同学都知道Uber这个公司,在美国时间2019年 5 月10 号,Uber 以45 美元的发行价登陆纽交所,对应的估值是800亿美元左右。
最有意思的是,仅仅在几个月前,市场就放出风声来,说Uber这次上市价格可能非常可观,能达到1200亿美元。结果过了一阵,公司发现市场反响没那么火热,又决定把上市价格降到1000亿美元了。
又过了一阵另一家共享汽车公司Lyft上市之后表现不好,连连大跌,所以Uber只好把上市价格定在了800亿美元,转眼间1/3就没了。更好玩儿的是,Uber上市两天之后,股价最低已经跌到36块多了,公司估值只剩了600多亿美元。
600多亿和1200亿,差了多少?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吧。别忘了,这个估值可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一帮脑袋,拿着公司最一手的信息,忙活了好几个月算出来的。你说他们算得准么?
再说一个小八卦。本次Uber上市的主要负责人是摩根士丹利,而摩根士丹利在Uber上市前期,以内部配售的方式给他们银行的高净值客户,也就是有钱的个人,一个以内部价买入Uber股份的机会,价格是48美元左右,而且还得锁定180天不能卖。
结果上市没两天,这帮人花48美元买的股票就变成了36美元,很多大客户非常生气。可以说摩根士丹利计算了半天,把自己的重要客户都坑了。
讲这个例子我是想说什么呢?我想说的是,给公司估值,本身就是一个特别难的事。一方面它难在非常专业,涉及的知识很复杂,要考虑的因素特别多;另一方面它也难在,市场是个看不见、摸不着、脾气捉摸不定的巨大力量,可能股价一分钟一变,没有几天就差出很多来,你很难说谁估的就是对的。
那么什么叫做诚实呢?就是你要先承认这件事特别难。
难的事情,不会才正常,弄错了才正常,不知道怎么办才正常。就像课程里我引用巴菲特说的:即使是自己持仓的公司,在大部分时间他也不知道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
这,才是真正的诚实。
那么在课程里我为什么要讲这个东西呢?因为在前面的一讲里我说了,买个股赚钱是件非常难的事,不要轻易去做,即使去做,你不光要有定性研究的能力,也要有定量研究的能力。
但是我知道,还会有一些同学不太甘心,还是想买股票。这个我也特别理解,我也有管不住自己手的时候。于是我再给你提醒一句,即使你能给公司估值,还是要给自己留出犯错的空间,也就是这个安全边际。这几步连环提醒到位了,我觉得我才算对学习这门课的同学负责。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普通投资者怎么给股票估值呢?我最诚实的建议就是:最好不要买个股,不去给股票估值才是最好的。这个事就是很难的。当然,如果你非要迎难而上,我觉得也非常好,不过你先要明白,自己进入的是一个困难模式的游戏。这样你才有个正确的预期。这样就是对自己诚实。
而我呢,我也要对自己和对你诚实。我觉得,我并没有能力在如此短的篇幅内把你教成股票大师、估值大师,所以我也不会这么去做。如果你真想学习,市场上的资料浩如烟海,得到里都有很多相关书籍,你其实都能找到。
话说到这里,后面那个问题就更好回答了:如果一直没等到安全边际怎么办?市场没有给你买入机会,错过了一拨,怎么办呢?
答案就是,那这个钱就不赚呗。
你想,你之所以要设置某个原则,比如安全边际的原则,就是为了在这种两难的时刻发挥作用,就是期待它能管住自己的手。市场没给你一个好价格,说明这个钱就不该你赚,这不是很正常么?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赚尽市场上所有的钱,巴菲特不能,索罗斯不能,你我也都不能。
所以在和别人聊投资的时候,我总说一句话:市场是很公平的,有多少认知能力就赚多少钱。否则,最终那些妄念一定会把你害得很惨。
关于这个问题,这就是我能给你的最诚实的答案。
有些同学也问了一个很犀利的问题:
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时候人们对同一个词的阐释会有所不同。
比如我认为择时和等待安全边际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因为择时挣的是市场波动的钱,而安全边际挣的是价值回归的钱。
择时的人,在寻找买入卖出时机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接下来市场或者股价的走向会按照TA的预期走;而以安全边际心态买入的人,是承认自己不知道接下来股价走向的,但TA知道价格肯定早晚会回归价值,至于什么时候不知道。
这里我又要引用芒格的一句话了,他说:预测一件事会不会发生,永远比预测一件事什么时候发生,要简单得多。你可以好好体会一下。
最后再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知道现在市面上很多人都在宣传定投指数基金的好处,我给爸妈的账户也在这么操作。定投指数基金是我倡导的一种“弱者思维”,不选股,基本不择时,降低投资成本和费用,长期坚持——这些都是挺好的选择。
但是我必须要说,即使你这么做了,未必代表你一定会赚到钱,因为市场上就没有保证能赚到钱的方法。即使是大家印象里很强势的美国标普500指数,也有好几年不上涨的时候。同样如果在大牛市,别人一次性买入赚的钱肯定比你不断定投,持仓成本越来越高,要赚得多。如果你能接受这些,也许定投指数基金是一种适合你的方式。
这就是我们这一期问答的内容。我知道还有很多问题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之后的课程里我还会找各种机会和大家互动。谢谢你的提问,
我们接下来要进入第三模块的学习了。下一讲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