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丨为什么说美元霸权难以为继?
张潇雨亲述

你好,欢迎来到《张潇雨·个人投资课》,我是张潇雨。这里是“货币的基础逻辑”专题第9讲。

今天的标题是“为什么说美元霸权难以为继”。站在2020年这个时点,相信你已经能越来越多地看到这样的论点和判断了。那么,美元,或者说美元霸权,为什么难以为继呢?

之前其实我们已经说了很多原因:比如美联储没有节制地滥发货币,变相保护了富人利益,扩大了贫富差距;还去全球收割优质资产和财富,造成了其他国家民众的苦难……一个不公平的游戏是很难持续下去的,总会有人希望打破这种失衡的规则。如果引用市场上一个半开玩笑的说法就是:天下苦美元久矣。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美元霸权的不可持续的话,我觉得就是:美元,作为一个单一国家的货币,是注定无法支持如今联系如此紧密的一个全球化经济体系的。

你想,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管是美国政府还是美联储,作为美国的官方代表,肯定首先是要维护美国和美国人的利益的,但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不得不在各种国际经济活动中被使用。一旦两边的利益发生冲突,被维护的一定首先是美国自己的利益,这其实也无可厚非。然而,这种行为对其他国家可能产生的是灾难性的后果。

实际上,这个理论并不是我的一家之言。学术界早在1960年,就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做“特里芬难题”,说的就是美元作为国际通用货币的悖论。

你应该还记得我们上一讲说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尽管仍然和黄金挂钩,但这个体系实质上让美元成为了全球通用货币。但这里的矛盾就来了:作为各个国家都要使用的货币,美元肯定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国家那里——不管是通过贸易的方式,还是通过投资的方式,总之大家都要获取美元,储备美元,所以这必然导致美元越来越多,或者说供应不断增加。

但这件事有两个制约:

首先,黄金的增加速度是有限的,一旦美元被需要的速度,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超过黄金被挖出来的速度,那么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兑换价就有点难以维持了,美元有贬值的压力;

另外,美元不断输出到各个国家,其实需要美国一直保持贸易逆差,说白了就是一直买买买——而这有什么后果呢?一个潜在的后果就是,长期依赖采购外国的东西,国内的一些行业,比如制造业、农业的生产能力就下降了,于是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或者蓝领工人的收入下降。

如果看看2020年的美国局势,以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主要原因,你应该就会明白一个经济规律是怎么导致政治后果的。

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是一种必然。实际上,从1944年开始的十几年里,这个体系的运转还算平稳,但到了60年代,随着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对外的贸易顺差开始缩小。到了1960年,美国短期外债超过了200亿美元,远远多于当时它拥有的黄金储备量。所以,市场开始怀疑美元还能不能保持兑换黄金的承诺,这引发了很多资本出逃,美元也经历了二战后第一次小的危机。

到了60年代中后期,美国逐渐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各种开支飙升,美元危机再度爆发,最大的表现就是各国争相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并且要求美国政府以之前约定好的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把黄金兑换给自己。比如,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就带头唱衰美元。

1965年2月的时候,他召集了世界各地的记者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会上说美国已经没有足够的黄金了,法国要求卖出美元,然后用飞机把属于自己的黄金运回自己的国家。

就这样,等到197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大幅地减少了。之前我们说,二战之后美国黄金储备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占据全球总储备接近3/4的水平,而到1970年,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不到30%,大部分都被各个国家换干净了。

于是在1971年,著名的“尼克松冲击”发生了。那年的8月1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电视上宣布,国家要实行所谓的“新经济政策”。核心信息就是美国已经放弃金本位,不再承诺美元与黄金的兑换。

这个举措一出,美元大跌,国际地位迅速下降,很多国家的人甚至一度拒收美元。据说当时在巴黎的出租车上,有司机挂着“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有乞丐也写“不要美元”。这在如今都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尼克松冲击导致各国市场大跌,日本受影响极深,欧洲国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同时,这也为美国自己接下来十几年的“滞涨”时期开了个头——如果你还记得《个人投资课》前面讲“多元分散”的那一节,整个70年代美国的股市表现都非常惨淡,但是黄金价格大涨,现在你应该知道这后面的背景了。

不过神奇的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国又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使得美元稳住了阵脚。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步棋叫做“石油美元”。这个故事其实也有很多人讲过了,我就来简单总结一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再去挖掘。

“石油美元”简单来说就是,美元脱钩黄金之后,信用下降,这时候它亟需一个新的价值之锚。而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石油暴涨,全球经济都受到很大影响。而美国抓住了这次机会,和中东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签订了一个协议,就是美国会为沙特提供军事保护,条件就是沙特所有的石油交易,必须都要用美元结算。

由于石油这种资源每个工业化的国家都缺不了,所以美元和石油挂钩,就变相地保证了美元在世界上的需求。于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石油美元的新体系建立了起来。

关于美元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讲很多,但无论美元怎样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在历史的大潮中不断争夺最核心的地位,我其实最想说的都是下面两点: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不管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还是特里芬难题的制约,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美元毫无疑问还是世界第一货币,还是所有国家最认可的钱。

这后面的道理也不难理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金本位被彻底放弃,全球已经进入了所谓的“信用货币”时代——也就是说任何国家的货币背后都没有黄金这样的硬资产来背书了,而全靠政府的信用,以及人们的信心。

所以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它货币的地位是多重保障的。换句话说,美元霸权后面其实是美国的军事霸权、科技霸权、文化霸权、教育霸权、金融霸权……而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也是建立在这些东西上。

但是话说回来。虽然我们这几代人都是在美元占据世界绝对主导地位下成长的,但你也发现了,如今这套全球金融体系运行的规则,其实也不过五十年历史,并没有人能保证它能继续一成不变地再运行五十年、三十年,甚至一二十年。

实际上你也看到了,美元在过去一百年的历史里,经历了不止一次的信任危机,也曾经被从政府到人民摒弃过,所以这套规则不是不可打破的,至少不是不能松动的。而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这个关口,美国的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系统,甚至军事领域,对各国的领先优势已经逐渐在缩小,而且常年以来对其他国家的干预和压榨,已经引起了很多文化和教育层面上的抵抗。

所以,难以为继的美元,这个标题并不是危言耸听,而已经是市场和学界反复在讨论的话题了。这也是我写作这个系列主题的初衷——除了自己要跟上节奏之外,也提醒你,接下来可以多多关注这个话题。

顺着这个话题,我们系列加餐的最后一讲就来说说,如果当今这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不能再继续了的话,会有什么新的东西冒出来呢?会有什么新的玩法、新的规则么?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其中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下一讲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一讲再见。

1、美元,作为一个单一国家的货币,是注定无法支持如今联系如此紧密的一个全球化经济体系的。 2、美元霸权后面其实是美国的军事霸权、科技霸权、文化霸权、教育霸权、金融霸权……而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也是建立在这些东西上。 3、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不是不可打破的,至少不是不能松动的。“难以为继的美元”已经是市场和学界反复在讨论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