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丨货币滥发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张潇雨亲述

你好,欢迎来到《张潇雨·个人投资课》,我是张潇雨。这里是“货币的基础逻辑”专题,接下来是我们的第四讲。

在前几讲里,我们在讲的其实是一件很直白的事情,就是如今对于以美国央行(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来说,“印钱”实在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甚至是越印越上瘾的。那么我们自然会想,如果钱印多了,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呢?

对于这个问题,传统经济学理论给出的一个最直接的答案就是:通货膨胀。道理也很简单,科技不发展,人民生产和需要的商品不增多,但是印那么多钱,钱肯定就越来越不值钱了——或者说是“购买力”下降了。以前一根冰棍一毛钱,现在一根冰棍两块钱,相信你肯定有相关的生活经验。

通货膨胀这件事我们都有切身体会,但是货币滥发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是更值得关注的。如果说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是很安静的、润物细无声的,那么货币滥发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更加激烈的,影响非常深远的。那就是: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

我们这一讲就来说说,货币滥发是如何让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

1

首先,我们先来看两张图。

第一张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奥在自己的文章里放的图。你可以看到,红色线是美国最富有的0.1%的人所拥有的总身价,而蓝色线是除去最富有的10%,剩下90%的人口所拥有的总身价。这张图的时间跨度超过100年,你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两条线靠得已经越来越近了,也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第二张图来自美国政府的官方数据,蓝色线是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口所拥有的财富,占全部财富的百分比;而红色线是美国政府总债务占国家GDP的百分比。我选取了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2019年末的数据,这两条线的相关性如何,相信已经非常明显了。

毫无疑问,美国央行不断“印钱”和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相关性是非常强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传导机制和多方面的原因,一篇文章可能无法完全说清楚。但我可以从最简单的常识出发,给你提供一个理解的角度。

我们来举个例子。

假设现在美国纽约市突然出现了一个技术水平高超的假币伪造集团,他们可以把几乎一文不值的白纸变成谁都看不出来是伪造的美元。那么这个犯罪集团印出来的钱,自然会被集团里的老板和员工们用来买各种好东西。

比如有人喜欢喝咖啡,他就会拿这些印出来的钱去买咖啡,买各种咖啡豆,甚至去买咖啡店,这种购买行为肯定会造成周边咖啡的价格节节高升。而比如犯罪集团老板喜欢买房置地,那么同样,房地产的价格也会上涨,也带动房租开始上涨。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一件事,就是离这个犯罪集团越近的人,得到的利益就越大。

比如他们刚拿到伪钞的时候去买东西,这时候物价和之前还没什么区别;然后收到钱的咖啡店老板去用钱买面包,面包的价格也不会立刻就涨起来。因为钱的流动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远离这个犯罪集团的人群,肯定是最吃亏的,因为当拿到这些假钱的时候,各种物价已经被大量新增的伪钞炒上去了。

如果我们回到现实世界,你是不是发现,这样的行为和美联储干的事情并没有太本质的区别?

美联储可以凭空印钱,那么你猜谁离这些钱最近呢?

一定不是普通的蓝领工人,不是普通的劳动人民,而是已经规模巨大、相当富有的企业、资本家、华尔街机构,等等。等到这些钱传导到老百姓手里之后,物价早已经上涨完了。

顺便说一句,学术界有个名词叫做“坎蒂隆效应”,说的事情就和这个有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看看。

而且这还没完。我们不要忘了另一个常识:有钱人再有钱,他们日常的消费总是很有限的。

比如一个人身价十亿,TA再怎么吃饭、旅游、给子女提供教育,也是很难一年花掉一亿的,那么剩下的钱去干什么呢?肯定要去投资,也就是持有各种金融资产,比如股票、债券,或者实物资产,比如房子、黄金。换句话说,只有相对富裕的人,才有闲钱去投资,才能让钱生钱。

所以,资本主义世界里最残酷的事实之一就是,资本永远是逐利的,也是愿意寻求确定性的,所以越不缺钱的人,获得钱就越容易;而需要救助的人,获得钱反而更难。

假设你是一个银行,你肯定也想把钱优先借给那些规模大、信誉好、营收能力强的企业或者个人,这样他们赖账的可能性才越低。

而这些人拿到钱以后,反正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了,肯定要去投资,况且大家都知道印钱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于是更要去通过投资来让自己的钱保值,于是这就推高了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而持有这些金融资产的人恰恰也是富人,于是他们的身价提高,借贷的能力继续变强,离超发的货币也更近……这样往复循环,就有了我们开篇的那两张图。

2

这个游戏的一种最经典的表现,就是这几年来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大潮。

可能你在各种财经新闻里都听过“股票回购”这个词,但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结合我们刚才讲的知识,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么多美国上市公司如此热衷于回购。

我们来看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出镜率非常高的一家公司:波音。

我们都知道,波音不管从商业的角度,还是从一个国家的战略意义角度,都是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而且从行业格局上,它和这二三十年里崛起的空客基本形成了民营航空行业的寡头垄断。

但如果你看股价的话,其实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波音的股价表现非常一般,直到2013年开始才有点起色,慢慢开始上涨,而到了2016—2017年,公司股价突然开始起飞,三年多翻了四倍,涨幅非常可观。

那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业务上的增长肯定有贡献,但股票回购的贡献可能更大。下图显示的是波音从2009年开始累计股票回购的金额有多少,看完你就知道波音从2013年以后多热爱股票回购了。

这里我们来简单解释一下股票回购是个什么东西。

所谓股票回购,其实就是公司自己花钱买自己的股票。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也很好理解。我们来想象一下:比如你开了一个公司,然后公司开得不错,带来了利润和现金流。这时候你可以怎么处理这些钱呢?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把钱继续投入到业务里,比如你开了一家餐厅,那么挣到的钱就可以支持你开第二家、第三家,等等;另一种方式是把挣的钱回馈给股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红。还有一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而言的,就是股票回购。比如公司在市面上流通的股票有一百万股,每股一百块,所以流通市值一个亿。这时候公司拿钱回购了20万股,于是市面上流通的股票就剩80万了,但是公司价值几乎没变,所以每股股票的价值理论上就会上涨到125块。

所以,股票回购是另一种把挣的钱回馈给股东的方式。

但是看似挺不错的一个机制,被不少公司给玩坏了。比如波音,它发现这个游戏有个神奇的玩法,就是我虽然公司层面赚的钱不多,但我可以通过借债的方式给股东分红和回购股票啊。所以从2013年开始,波音的企业负债就开始大幅增加,而借来的钱投入生产的不多,大部分都流入股东的腰包了。

而管理层和董事会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他们也是股东啊,而且管理层的各种股权和现金激励往往都是和公司股价挂钩的,所以回购越多,股价越涨,自己赚的钱就越多。至于这样是不是可持续,是不是把公司借的钱换个方式弄到自己个人手里了,那我就不管了,反正钱我先赚了。

至于为什么银行愿意借钱给波音这么干呢?正是我们之前说的:美联储大放水,钱到银行里总要借出去,那还不如借给这种规模比较大,看起来比较优质的企业呢。至于这些企业拿去干吗,最后钱进了谁的腰包,和我银行也没啥关系。

而且,你不要觉得波音是个独有的、特殊的、格外“邪恶”的企业。实际上在2015—2019年这个区间里,非常多的企业都在这么干。

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麦当劳和星巴克,如果你去看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会发现一个神奇的事实:它们的资产负债表里“企业股东权益”那栏居然是负的——这就是因为股票回购过多,在会计上的处理导致这个数字出现了非常反常识的负值。

就像我们之前所说,股票回购合理合法,并不是洪水猛兽。但由于过去这些年货币滥发的背景,那些有能力购买金融资产和企业股票的相对富裕的人群,享受到的资产增值要远远高于普通大众。而正如你看到的,这种扩大的贫富差距,正在对我们的世界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这些影响具体是什么呢?下一讲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我是张潇雨,我们下一讲再见。

1、货币滥发不仅会带来通货膨胀,还会带来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而后者的影响更加深远,更需要关注。 2、资本永远是逐利的,也是愿意寻求确定性的,所以越不缺钱的人,获得钱就越容易;而需要救助的人,获得钱反而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