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克拉克|科幻为什么会流行?
转述师:宝木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电影里的外星人那么多?为什么当今科幻小说会这么流行?

我的看法是,现在没有鬼了!

为什么过去神鬼的故事特别多,鬼又是从哪里来呢?

其实,它们来自于人脑所具有的超经验能力。现代智人(我们的祖先)和我们的近亲,也就是曾经出现过的,后来灭绝了的其他人类,比如尼安德特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有超经验的想象力,能想象出不存在的东西,包括神和鬼。

人类不仅具有超经验的想象力,而且人类在文明开始之后,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不是经验,而是超经验,或者是被告知的,而不是自己经历的。

比如老师告诉你地球围绕太阳转,你一辈子不会去验证。我们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家谁也没看到,为什么会相信,因为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就相信了。过去很多人接受神和鬼,和我们接受地球围绕太阳转没有什么差别。

对于超经验的要求,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是刻在我们的DNA中的。我们了解了地球围绕太阳转,其实不能当饭吃,但是我们就想了解它,这是我们的内在需求。

今天,我们掌握了科学知识,不再信神和鬼了。但是,我们很多原本需要神鬼世界才能安放的内在需求还存在,这种需求就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虚构的武侠故事、玄幻穿越小说,以及这一讲我要谈的科幻作品。

古代人对于神鬼的需求,并非完全出于迷信。有的是用来获得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

比如《聊斋志异》写落魄书生们遇到美丽的狐仙,就和今天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幻想逆袭娶了美女总裁、白富美一样。再比如,过去人的寿命很短,越是这样,就越想长生不老,自己做不到,就创造出神和仙,神是不死的,仙是长寿的。有了这样的幻想,人会觉得多少活得更有些希望。

今天还有很多人问我,是否到了2030年医学和人工智能就能让人永生,这和信神信鬼没有区别。

在所有神鬼的替代品中,科幻是显得非常高大上的。武侠的能力毕竟有限,这就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而且武侠小说也不符合物理学原理。

科幻追求的,却是在基本不违反物理学原理的前提下,不受制于当前技术的可行性,这让很多科幻的读者觉得自己读这样的书是有科学素养的。因此,科幻作品几百年来起起落落,但总是有读者,而且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幻的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了。

科幻作品在满足人的超经验时,总要谈一点吸引人的主题。在我看来,那些主题无一例外都和人的现实世界有关。

比如在美国轰动一时的3D电影《阿凡达》,我就看到了西方殖民者当年殖民过程的影子,只是加上了今天倡导的人性光辉。

在各种涉及到外星人的电影中,外星人也总是有好有坏,这和人类社会是一样的;外星人也是有的人具有高尚的品德,有的人卑鄙阴险和贪婪,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地球人性的优缺点。

很多人看了好莱坞的科幻大片激动得落泪,那不是外星人或者科幻吸引人,让人感动,而是人性让人感动。

所以在科幻作品中,更受欢迎的,其实并不是那些对科技的想象力最丰富的作品,而是对人性、对世界,以及对人类思考更深刻的作品。在科幻作家中,我觉得把这些问题思考得非常透彻的是阿西莫夫和阿瑟∙克拉克。

这一讲,我们就来谈谈阿瑟∙克拉克。

我最初接触阿瑟∙克拉克的作品是在美国看了他编剧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那一年他出版了“太空漫游”系列的最后一本《3001最终的奥德赛》,很多媒体介绍他最初的那部电影,而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是我看了之后颇为失望。我向我的美国同学吐槽,他说,那可能是因为电影是六十年代末拍的,那些技术今天看起来太落后,然后他问我有没有读过阿瑟∙克拉克写的这个系列的小说,我告诉他没有。他说,你一定要读一读,写得非常精彩。于是我就把他这个系列的四本书都读了一遍。

坦率地讲,阿瑟∙克拉克的文笔远不如我们前面介绍的那些文豪,但是他很善于思考人类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并且把这些问题作为悬念融入小说中。

那么克拉克讨论的是什么根本问题呢?概括说来,就是“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向何处去”的终极追问。

下面我把几本书快速串讲一遍,你可以感受一下,科幻小说是怎么呈现这种追问的。

这个系列的第一本书是1968年他为电影写的剧本。那时是阿波罗11号登月的前一年,人类对即将到来的太空旅行完全陌生,又过于乐观。因此克拉克通过太空漫游这个热门话题来讲述他对人类的思考。

这本书讲述了人类发展的三个时间点。

第一个时间点要倒回到猿猴变成人的时候。一群猿猴因为某个巨大的黑石板被赋予了灵感,懂得了使用工具来狩猎,并不断进化,于是就有了我们人类。

第二个时间点是在人类有能力建立月球基地的时刻,其实就是阿波罗计划高潮的时期,人类在月球基地上发现了相同的黑石板。经过研究,专家们发现这是一个发射器,它发出的信号射向木星。于是载有鲍曼博士、普尔和一台人工智能电脑的宇宙飞船就前往木星。

在旅行的过程中,人工智能造反,普尔死了,人工智能被关闭,鲍曼一个人到达了木星附近。这时,鲍曼见到了第三块黑石板,这是第三个时间点。在那里鲍曼被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置身于广袤的太空之中并且灵魂变成了不死的星童。

到此为止,克拉克为大家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谜团,那就是变成星童的鲍曼会有什么故事,人类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

在接下来的两本书,即《2010太空漫游》和《2061太空漫游》里,揭开了鲍曼的秘密和人类的秘密。

原来宇宙中有一个超级文明,就是黑石板的主人。这种超级智慧生命把宇宙变成智慧生命的试验场,他们通过黑石板去发现其他生命迹象,并启发他们进化,地球人类就是受益于他们。当地球人能够进行太空旅行后,他们就把鲍曼变成了永生的星童,守护人类。

在第二本书中,地球人派了第二艘飞船到木星去寻找鲍曼等人的下落,已经没有了形体的星童鲍曼指示他们离开木星,因为它即将变成太阳系的第二个太阳,同时星童鲍曼向人类传达了超级文明的警告,不要去木卫二欧罗巴,因为那里出现了正在进化的新的生命。

不过到了2061年,依然有一群人类登上了欧罗巴,并且看到了正在进化的另一种形式的新生命。当然这也就惹怒了黑石板的主人,那么他们将如何惩罚地球人呢?这个悬念就留到了最后一本书,《3001:最终的奥德赛》。

在最后一本书中,之前死去的普尔在绝对零度的太空中飘浮了千年,又被救活了。普尔见到了星童鲍曼,鲍曼让他转告人类,黑石板的主人要清除不听话的人类,因为人类私闯了禁区欧罗巴星。

这时的人类在物质层面无法抗衡黑石板的主人,因为后者根本不是物质的。不过最终人类通过打信息战,也就是感染计算机病毒打败了对手,获得了胜利。

在书中,关于“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向何处去”,一一都有呈现。

我们从哪里来?今天我们知道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但为什么是我们这一支,即现代智人,最后成为了地球的主宰,今天很难给出明确的结论,这里面又很多偶然性。很多科学家最后都觉得世界上似乎有一种冥冥的力量在帮助人类,克拉克在书中反映出了很多人的这种想法。

那么我们是谁呢?我们是一群好奇心极强的生物,越是不让做的事情,越想突破禁区试一试。有些时候,这让人类往前迈进一大步,有些时候则是巨大的灾难。但是不论是哪一种,人类都必须面对结果。

最后,人类将向何处去?在《3001:最终的奥德赛》中,描述人类生活在天上,但这并非是人类最终的归宿,或许人类将来会像是黑石板的主人那样,并非以物质的形态存在,而是以信息的形式存在。

克拉克讲“只要是一种生命,归根结底它是一种信息”。这其实反映了在发现DNA双螺旋后,很多人对生命的认识。

但信息只是全体人类的归宿,并非每一个个体的归宿。个体的归宿就是死亡。克拉克说,爱与死是普通人最重要的两件事。死亡无法操控,从出生起我们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我们能做的就是勇敢去爱。

因此他要在自己的书中,为那个已经永生的星童鲍曼赋予人性的光辉。对于人类的每一个个体,在悲剧的命运中活出自我,这就是作为个体对命运的抗争。

“太空漫游”系列在每天听本书里有介绍,你可以去听一听,更深入地了解它的故事情节。得到也有全套的电子书。另外,克拉克的另一部短篇小说《星》含义深刻,因此获得了科幻小说大奖雨果奖,也推荐你阅读。

小结:

科幻小说和过去的神鬼传说一样,其实在虚幻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现实社会,回答的是现实的问题。好的科幻小说,能对人类的终极追问,给出很有想象力的答案。

作业:

你最喜欢的科幻小说是哪一部?参照这一讲的观点,请你分析一下,它背后折射的现实问题是什么。

1.科幻作品在满足人的超经验时,总要谈一点吸引人的主题,这些主题无一例外都和人的现实世界有关。 2.科幻小说和过去的神鬼传说一样,在虚幻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现实社会,回答的是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