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 | 如何更深地理解日本美学?
转述师:宝木

很多人喜欢日本文化,喜欢去那里旅游,吃日式料理,也有人喜欢它制作精良的工业品和工艺品。

中国人一方面觉得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应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另一方面又觉得二者之间的差异其实非常大,而这些差别又很难说清楚。因此大部分人对日本的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很难细细欣赏和品味。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一个是交往一些日本朋友,在日本生活一段时间,另一种是读他们主流作家的小说,后者显然容易得多。在所有的日本作家中,川端康成对我来说是一把理解日本文化本质的钥匙。这一讲,我们就重点说说他的小说《千只鹤》。

川端康成的作品在中国市面上非常多,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他的文字非常独特,为了增加对他作品的感性认识,我们还是先来读一段《千只鹤》中的原文。

稻村小姐为太田夫人再次点茶。全场人的目光都落在她的身上。不过,这位小姐大概不晓得这只黑色织部茶碗的因缘吧。她只顾按照学来的规范动作而已。 她那纯朴的点茶做派,没有丝毫毛病。从胸部到膝部的姿势都非常正确,可以领略到她的高雅气度。 嫩叶的影子投在小姐身后的糊纸拉门上,使人感到她那艳丽的长袖和服的肩部和袖兜隐约反射出柔光。那头秀发也非常亮丽。 作为茶室来说,这房间当然太亮了些,然而它却能映衬出小姐的青春光彩。少女般的小红绸巾也不使人感到平庸,反倒给人有一种水灵灵的感觉。小姐的手恍若朵朵绽开的红花。 小姐的周边,仿佛有又白又小的千只鹤在翩翩飞舞。 太田遗孀把织部茶碗托在掌心上,说道:“这黑碗衬着绿茶,就像春天萌发的翠绿啊!”

对于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觉。我问过不少人,大家的第一感觉是细腻、精致,还有人说是一种清淡的美。这些感觉没有错,这些都是日本文化的特点。日式料理也很精致,但在形式上又很简单。

在我看来,日本是一个生存空间狭小,而且物产贫乏的国度,很多时候只能在螺蛳壳里面做道场,因此倾向于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而在外观形式上又做得非常简洁。

当然,如果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细腻这个层面就太肤浅了。中国江南的文化也很细腻,但仍然跟日本文化截然不同。

我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日本文化里的“物哀”美学。

物哀

物哀不是简单的触景生情,也不是悲惨,这一点和黛玉葬花不同。日本人所说的物哀,有伤感凄凉的成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哀怜和感动。

比如《千只鹤》中,太田遗孀说:“这黑碗衬着绿茶,就像春天萌发的翠绿啊”,你体会一下这种赞叹,是不是饱含着哀怜和感动?这就是物哀。虽然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会触景生情,但是这样的物哀却很少。

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物哀的情绪随处可见。比如在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中,整个小说的情调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哀愁。相比之下,《红楼梦》虽然是悲剧,却要明快得多。

之所以有物哀,常常是因为生活本身充满了悲剧,而这些悲剧是命运所致,逃不出。这就如同日本人所喜爱的樱花,虽然在绽放的一瞬间非常美丽,但那种美丽极为短暂,很快就化为尘土。

川端康成的《千只鹤》是将物哀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的一部作品。

在这本小说中,太田夫人是男主角菊治父亲的情人,她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性。在菊治的父亲去世后,她将对菊治父亲的情愫转移到了菊治身上,这种感情让她产生罪恶感,于是她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自杀了。这种悲剧是挣脱不出的命运所致。

在整部《千只鹤》中,充满着浓郁的物哀情愫,亲人的死去,情感的哀伤,人生的短暂等等贯穿始终。

这本书中另一位对菊治有感情的女性是象征着至纯至美的雪子,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描写她的美。但是雪子的美有如樱花的美,也是转瞬即逝。菊治不久之后再看到她,她已为人妇,漠然和慵懒的眼神,已不再包容任何美的幻觉。

川端康成暗示雪子所代表的美,只是一只在清晨或暮色之中飞舞着的千纸鹤,令人憧憬,却不可触及。

讲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千只鹤》中的男人似乎很渣,菊治的父亲有情人,菊治不仅和父亲的情人有过暧昧,而且还交往了很多女性。这其实也是日本文化的一种现实,当然,在日本文化中,男人有好色和风雅的区别。川端康成笔下描绘的男性属于后一种,这是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日本文化的另一个特征。

风雅

“风雅”源于日本文化中男性对女性的欣赏。在讲这个话题之前要事先声明一点,在日本传统的文化中,没有男女平等的概念,男性是处于主动的一方,女性相对来讲就要卑谦很多。

这种文化好不好,对不对,我们先别忙着做评论,只讲事实。这也是我提醒你跟不同文化的人交往应该注意的事。

我们读世界各国的文学,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更大程度上去了解和理解跟自己不同的文化,进而理解文化背后的人。

说回日本,在这样的男权社会里,男性对女性的美是否有欣赏水平,决定了他是否风雅。另一方面,作为女性,赢得男性欣赏,就被认为有魅力。在《千只鹤》中,这种风雅就体现在对女性美的感悟和追逐上。

川端康成在书中并没有赞誉或者诟病这种文化,而只是把它写出来。当然,我们也就得以通过他的文笔了解日本人的这一个侧面。

川端康成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经有半个世纪了,日本文化的这个侧面今天已经被隐藏得很深了,至少在表面上,男女是平等的。

禅宗

川端康成的作品,还帮助我对日本的禅宗文化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在英文里有个词,Zen,指的是日本禅宗。它和你熟悉的中国禅宗不太一样。中国讲的禅主要是指静修,自己修心、顿悟。日本的禅则是融入生活的一种文化,体现为剑道、茶道、饮食和文学上的崇尚自然和极简主义。

一方面,他们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在自然面前都是短暂的,再绚丽的美都是虚妄的幻象。另一方面,人们却又用各种方式,比如插花、枯山水庭园、文学作品,将这些易逝的美“永恒”地保留下来。这种眷恋尘世的“永恒”,反倒更添对现世的哀愁。

川端康成对于日本禅宗的诠释,在他的小说《雪国》中也随处可见。这部书,得到每天听本书止庵先生有个解读版,我放在了文稿末尾,推荐你也听一听。如果愿意读读原文,我提醒你注意《雪国》里的幻像之美。

禅宗文化讲究人融于自然,同时人作为主体去领悟自然之美。去过日本参观过他们寺院的朋友会发现那些寺庙都非常漂亮。

这不是给旅游者看的,而是修行的人刻意营造一个清净的环境帮助修心。川端康成把这种思想融入到他的作品中,自然美在他的小说中无处不在,它们和主人公的情感相融合,体现出一种王国维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境界。

最后,必须要一提的是,川端康成那一代人在日本被称为觉醒的一代。他们经历过战败,一方面看到了国家城市变得疮痍满目的景象,另一方面因为战败,在一夜之间突然就转向了各种西方生活方式,而且不到10年,国家就实现了从战争状态到和平状态的转型。这一切来得太快、太容易,过去的各种愿望“轻飘飘”地就实现了。这时日本人就觉得不踏实,不得不开始思考“我是谁”的问题。这个“我”是指日本民族。

日本人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将大和文化进行了西式的包装,然后推向了全世界。除了川端康成以外,三岛由纪夫、黑泽明都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们把日本的文化,用西方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西方引起了很多人对日本文化的兴趣。从这点来讲,川端康成值得当下中国人学习,特别是如何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国际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小结:

我过去周围有不少日本同事,他们做事情的习惯和我们不同,和他们交朋友就需要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书和电影就是了解日本文化最好的工具。哪怕你不需要经常和日本人打交道,即便想在日本玩得有收获,也推荐你读一读川端康成的书,感受一下日本文化中精致、物哀、禅宗这几个关键词。

作业:

能不能给你喜欢的日本作品,小说、电影,甚至动漫都可以写一段推荐语?如果能够联系到我今天讲的日本文化这几个关键词就更好了。

还是那个老规矩,不要超过300字。

1.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能深切地体会出日本文化里的“物哀”美学。 2.读世界各国的文学,要去了解和理解跟自己不同的文化,进而理解文化背后的人。 3.川端康成能够将日本文化的精髓以国际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点值得当下中国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