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们聊聊《红楼梦》。
我最早读《红楼梦》是初中,看了个故事,没能坚持看完,因为里面家长里短的故事无法引起我的兴趣。
我第一次认真通读完是准备高考的时候,每天晚上复习完功课睡觉前读半个小时,主要是为了欣赏里面优美的文字,愉悦自己,算是在做功课的闲暇时间里的享受。
后来读了很多遍,主要是把它当作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样本来读,这时那些家长里短的故事背后的含义就能读明白了。
《红楼梦》是中国人的国民必读书,尤其脑子被简单逻辑思维所主导的理工科学生更要读一读。为什么呢?
很简单,我们在中国生活、工作、寻找机会和发展,必须要深刻理解中国社会,这不是技术趋势能告诉大家的,最好通过有质感的文学去把握。
《红楼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能看到我们这个民族超越时代的一些共性,我概括了下面几个方面:
1.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
贾府如此,今天大家所在的单位也是如此。这和海洋文明国家横向和纵向分权是不同的。每一种权力结构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弊端。比如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种方式可以及时应对。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代理整治宁国府,贾探春在大观园兴利除弊,效果都立竿见影。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谁当这个头,影响很大。贾府之所以衰落,和贾宝玉这一代没有一个成器的男子有莫大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讲到。
2.能够集中力量办成大事
这也是自上而下结构的文明形态决定的。
在《红楼梦》中,贾府修大观园很快就按时完工了,这和法老修金字塔、路易十四修凡尔赛宫没什么两样。相比之下,权力分散的商业文明的国家,做这种事情就很困难。
古代商业文明的代表古希腊,修宙斯神庙修了几百年还没有修好,因为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直到600多年后,才由能够调动整个罗马帝国资源的哈德良皇帝完成这项工程。
3.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贾府能出产很多东西,但不是为了卖钱,而是自己消费。它所用的东西,除了些胭脂首饰,自己都能生产制作。这种经济形态有它的缺点,就是效率不高、缺乏创造力;但也有它的优点,特别是在遇到灾难的时候。
最近的全球卫生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技术、现金最多的五家企业,但它不生产口罩,再多的钱也没有办法。
可以想象,如果一场瘟疫发生在古代,贾府一定比《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家更容易渡过难关。
4.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
贾家联姻、政治上的交往,出不了那个小圈子。在贾府里,表面上有大家族的规矩,但关系也常常要靠人情来维护。
别看史湘云是小姐,但也免不了送戒指打点丫环袭人、鸳鸯等人。同样是大丫环,怡红院的晴雯能去大观园的小厨房点餐,轮到迎春的丫环司棋,就碰了一鼻子灰。
了解了上述这些特点,就能理解当下的很多现象。
比如《红楼梦》中所讲的人和人的关系,不仅清代如此,现在也差不多,从中总结经验,平时完全用得上。
我在《见识》一书中讲了晴雯悲剧的原因,今天在职场上,如果犯了晴雯的错误,结果和晴雯也差不多。这也是名著超越时代之处。因此我一直建议大家,要了解中国文化,需要好好读《红楼梦》。
这一讲,我也会代入自己作为写作者的角度,来聊聊读懂这部小说的三个层次。
就算没读过小说,你也一定知道,《红楼梦》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通常一个写作者,都是在通过写作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曹雪芹也不例外。
曹雪芹生不逢时,这个人经历了大富之家的迅速衰落。后来他心灰意冷,连在皇家的子弟学校捧一份铁饭碗都懒得了。正是因为曹雪芹把那个时代和社会看透了,他才有那么些叛逆想法,变得心灰意冷,《红楼梦》里的故事的发展才是步步向下,直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我们一般人的想象中,谋个功名,混碗饭吃,也好过吃了上顿没下顿。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断崖式下跌的人生。我自己见过一些有着像曹雪芹那样经历的人,很容易体会为什么他对世界是那样一种悲观的态度。
但曹雪芹写的不光是个人的故事,《红楼梦》写的其实也是曹家的故事。了解作者的家世背景,里面很多情节才能读懂,才觉得很自然。
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曹雪芹的家世。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皇帝的乳母,他的爷爷曹寅是康熙的发小,从小陪康熙读书。在清朝,按宫廷规矩,嫔妃们生的孩子,是不能自己带的,要交给皇后。
当然皇后也不会亲自带,就由乳母带。皇子的乳母不是喂奶的,而有点像幼儿园阿姨。康熙小时候得了天花,被送出过紫禁城,当时就是由孙氏照顾的。康熙非常懂得知恩图报,后来对曹家一直很好。他下江南到曹家后,见到孙氏,牵着老太太的手和大臣们讲:“此(乃)吾家老人也。”可见关系之亲近。
曹寅一直是康熙信得过的大臣,他当江南织造实际上就是康熙安排在江南的眼线。曹寅的妻子李氏是康熙另一个发小苏州织造李熙的妹妹。此外,曹寅的长女嫁给了一个王爷。对照《红楼梦》里贾家颇受皇帝器重,四大家族联姻,就跟曹家的家事有很多相似之处。
曹寅没有儿子,康熙就特许他的寡妻李氏从曹家侄子中过继了一个儿子,继续担任江宁织造,这个人就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颙。
了解了这一层关系,我再看书中贾母和贾政不亲,就不觉得奇怪了,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贾母更愿意把林黛玉嫁给贾宝玉,因为林黛玉是她自家人。
曹家后来衰落了。雍正其实对他并不算寡恩,还特别关照了自己最信任的十三阿哥允祥关照曹家。但曹颙在雍正朝三天两头办砸差事。我读过当时的奏折和雍正的批复,也感觉曹颙实在是不会做官的人。这和《红楼梦》书中讲贾家后代不成器也是一致的。
可以讲,《红楼梦》在第二层讲了一个大家族的历史,特别是衰落史。了解了这本书、这段历史,我就特别认同曾国藩的一个观点:给孩子留万贯家财,不如把他们教育好。
关于《红楼梦》的原型,其实还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出自乾隆皇帝。小说在乾隆年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很多王公贵族都读了它。据说乾隆在读了《红楼梦》以后说,这讲的不就是明珠家的故事吗?
为什么乾隆这么说呢?因为对比一下纳兰明珠家和《红楼梦》里的贾家,还真能看出很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明珠作为康熙朝两个最著名的宰相之一(另一个宰相是康熙的岳父索额图),家里的排场和贾府差不多,明珠先人是跟随顺治皇帝一起入关的,明珠的妹妹也是皇妃,自己得到了皇上的恩宠。最重要的是,明珠还有一个和贾宝玉有点神似的儿子,就是大才子纳兰性德。这些都和《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府很像。
其次,明珠家的结局,以及纳兰性德的结局,和《红楼梦》里描写得也差不多。明珠后来也失了势,而这个曾经当过叶赫那拉部落酋长的大家族,最后真的也像《红楼梦》写的那样,“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当然今天更多人倾向小说原型是曹雪芹的家事。但离作者年代更近的乾隆为什么会说是明珠家呢?
乾隆其实是在不知道这本书作者是谁的情况下,一句话道出了专制时代钟鸣鼎食之家共同的特点和最终的结局。
因此,我觉得《红楼梦》在最顶层讲的,不仅仅是一家两家的事,而是专制时代中国上层社会普遍的规律。
小结:
关于《红楼梦》,有很多值得讲的地方,但我从写作者的角度出发,觉得它既是曹雪芹在讲自己的故事,也是在讲曹氏家族的故事,更是在讲专制时代中国上层社会的普遍规律。当然,它人物形象丰满,诗词歌赋也很精彩,值得我们一遍遍品读。
作业:
假设得到公司招人,让你替《红楼梦》中的某个角色写一份推荐信,你会推荐谁?能不能给他写一封不超过300字的推荐信?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作品。
下一讲,我们聊聊《诗经》,在我看来,它可是理工男的恋爱宝典。
1.《红楼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通过它,能看到我们这个民族超越时代的一些共性。 2.通常,一个写作者都是在通过写作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 3.《红楼梦》讲的,是专制时代中国上层社会普遍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