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篇报告?
转述师:宝木

上一讲我们讲了写论文的技巧,这一讲我们谈谈报告的写作。

对很多人来讲,大学毕业论文一通过,可能再写正式的、准备发表的论文的机会就不多了,但是很可能免不了需要写各种形式的报告。

能够写好报告,是一个人职业上升很必要的高级技能。

报告的种类很多,我们主要讨论综述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写作。

最典型的综述报告是政府工作报告,或者是像巴菲特每年给股东公开信那样的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报告;典型的研究报告是高盛等公司对某家上市公司的评述报告。

别觉得这种报告离你太远,公司CEO在年度业务会上作的报告,本质上就是综述报告,而我们写个行业趋势报告或者竞品分析报告,则类似于研究报告。

先说说综述报告,越是高层管理者,越会需要写这种类型的报告。我会拿论文跟它对照着来讲。

1.综述报告要关注不同水平的读者

论文的读者群是同行,但是报告的读者可能是外行,而且通常外行比内行多。

这里我们要说明一点,如果你在单位里作报告,在小组内讲自己的工作细节,这其实属于宣读论文,不是作综述报告。

如果你是一个总监,代表部门给全公司作一个报告,或者出去给媒体作一个宣讲,这就属于综述报告了。

综述报告,由于读者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内容上需要做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在使用概念时需要做必要的解释。如果大家读IEEE杂志的综述报告,会发现那些作者会用很多比喻来说明新的概念,而不是做字面上的解释。

比如在一份介绍引力波的综述报告中,讲到了人类花那么大代价发现引力波有什么意义。作者把哈勃太空望远镜看到的太空图像比喻成视觉,把引力波装置测到的波动比喻成听觉。过去人们看宇宙,虽然是明眼人,但却是聋子,现在能测引力波了,相当于有了顺风耳。

这样读者即使不懂近代物理,也会理解检测引力波的意义。这种文字在论文中完全是浪费篇幅,但是在报告中却是必要的。

2.综述报告要求覆盖面全

论文强调的是重点突出,而综述报告要求覆盖面要全。

比如我如果要写有关人工智能技术进展的报告,就要把目前在这个领域主要的研究工作都包括进去,不能因为我自己喜欢人脸识别,就把人工智能报告写成了人脸识别的,其他领域一带而过。

即使在学术界,如果某一位大师受一个大型学术会议的邀请,作一个综述报告,或者为某一份杂志写一个综述报告,如果只总结了他所熟悉的领域,会被认为是水平不够,而且藏了私心,不客观,以后就不会再有人请他来做这种事情了。

我过去无论是写综述报告,还是作综述报告,通常都会向相关的人发邮件,希望他们每个人提供两张PPT,由这些内容构成报告的主体。

虽然他们的工作我也了解,但找他们要一来是为了保证报告的准确性,二来是提前告诉他们我会讲到他们的工作,没有忽略他们。当然,我可能会为了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读性有所侧重,但是基本上会涵盖他们每一个人或每一个组的工作。

3.综述报告强调内容的对等性

这是它跟论文的第三个差别。

什么是对等性呢?就是在文中所展开的要点,都需要在同一个层次上。论文只讲一件事情,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很多文学作品,为了可读性,可以采用不对等的写法,比如我们说以一斑窥全豹,就是如此。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虽然一开始的场景是整个诺曼底登陆,但是很快镜头就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了。这就是严重不对等的写法。

但是,如果你是公司总裁的秘书,要为你的老板起草一份年底给全体员工的总结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你在总结这一年的成就时,可以把同一级别职能部门的工作一一总结,因为它们的地位是对等的;也可以按照主要任务一一总结,比如开发新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改进内部管理、招聘人才等等,这些主要的任务也是对等的。

但是你不能把某个部门的某项研究工作,和全公司改进内部管理这两件事放到一起讲,因为它们不对等。前者是某个部门内的事情,后者是整个公司层面的事情。

报告写不好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忘记了对等性的原则,不同层次的内容放到一起写,这让听众和读者感觉非常混乱。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拿政府工作报告读一读,里面主要的内容,都是符合对等原则的。

4.报告不重过程,只重结论

还记得我上一讲强调过论文要把研究过程和方法写清楚吧。

比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需要讲为什么明年的GDP增长能做到7%。这一点和我们等会儿要讲的研究报告也不同。一些人写综述报告是花了很多篇幅讲道理,讲为什么,其实这些内容读者并不关心。论文的可信度来自于事实和严密的推理,而综述报告的可信度来自于报告人的信誉。

每年很多人专程跑到美国小镇奥马哈,听巴菲特对于经济形势和投资的综述报告。巴菲特的报告并不会用数据给大家做分析,大家相信他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他的信誉而去的。

一个好的综述报告,要让读者在不长的时间里对一个领域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这是综述报告的目的。和这个目的无关的细节,都可以省略掉。如果因为自己的偏好,让读者产生了片面的误解,报告写得就不算成功。

接下来我们谈谈研究报告的写作。

我这里讲的研究报告,主要指对跟自己无关的对象、事物和现象的研究结果,比如高盛关于微软公司的研究报告,或者政府的智囊机构对石油价格动荡可能产生的后果的研究。

当然,你的老板让你做的竞品分析、公司和行业调查等等,虽然读者限于单位内部,甚至只有你的几个上级,但内容上也要向研究报告看齐。

有的研究报告甚至是专门花钱请专家写的,比如某个企业请麦肯锡做管理改进建议书。

研究报告的针对性需要非常强,结论一定要清晰,不能因为怕说错话而模棱两可。出具这类报告的专业公司,通常也会有自己的行文规范。

一份研究报告,怎么才能有专业性?我归纳了四个要点:

1.分析要中立、客观

我们在前面讲,写论文时,再发明一次轮子的论文是没有机会发表的,你一定要找点以前人不知道的新东西发表。但是研究报告没有这个问题,而且千万不要为了新而忽视了全面性和客观性。

比如,一只基金上个季度发布对微软的研究报告,发现这家企业发展得很好,结论是大量买入。这个季度对微软的结论类似,再强调一次之前的买入结论是没有关系的。虽然这份报告和上一份可能50%的内容是重复的,但是没有关系,千万不要为了增加新内容,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加进去,更不要刻意标新立异,最后误导了读者。

2.要做好横向和纵向对比

这一点和综述报告不同,和论文有相似之处。

比如分析微软这家公司,要把它放在整个行业来分析,也要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间段来分析。比如它每年增长10%,是不是很快呢,这要对比整个行业才能得出结论。此外,也要和它过去的发展、未来的潜力做对比。

因此,要写一篇好的研究报告,做的研究工作可能要比想象的多出一个数量级。对比一下国内不少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和麦肯锡、高盛等企业的同类报告,我发现前者在格式上比较花哨,但是缺乏后者的严谨性,特别是缺乏后者详尽的对比。

3.注意证据的充分性和数据规范化

我们前面讲了,非凡的结论要有非凡的证据支持,这点对于研究报告依然重要。在寻找结论时,不仅要从正面证实,而且还要找反例,看看能否证伪。

比如对比同行业中A、B两家对手公司,讲A公司最近发展很好,因为这受益于它的在线业务,于是得到结论,它应该进一步发展在线业务。

这个结论虽然看似符合逻辑,但是对于任何一个结果,可以有很多种符合逻辑的解释,如果我们认定所给出的结论最合理,那么需要否定掉其他的解释。

假如B公司的在线业务也发展得很好,但是整体发展却不太好,我们就不能得出“应该进一步发展在线业务”的结论,而需要找A公司发展好的其他原因。

4.对数据要做解读,甚至做可视化处理

在研究报告中常常会有很多数据,很多人简单地把数据放在那里,就算交差了。

研究报告的读者之所以愿意花时间读研究报告,是希望在短时间里了解结论,而不是自己花很多时间再做一次研究。因此,对数据合理的解读很重要。

不仅给第三方研究报告如此,给上级的报告也需要如此。

小结:

概括说来,综述报告要关注不同水平的读者,内容上争取全面覆盖,讲究内容对等;而研究报告,更注重对比,注重数据和证据,还要对证据进行分析,善于写好报告,我们就变成了更专业的人。

作业:

你在工作中需要写报告吗?这一讲里哪个点对你有启发?欢迎在留言区跟大家分享。

下一讲,我想带你了解一下美国的大语文教育,也当作我们这个模块的阶段性总结。

1.报告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是综述报告和研究报告。 2.好的综述报告,要让读者在不长的时间里对一个领域有全面了解。 3.好的研究报告,针对性需要非常强,结论一定要清晰,不能模棱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