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说的无形资产,包括许可和品牌,是你“无法看见”的护城河。从线段型商业,到中心型商业,再到去中心型商业。一旦抓住商业进化带来的机遇,你要立刻开挖“被低估的许可、被信任的品牌”这两条护城河,把红利变成利润。
那么,我们的行业确实是“完全自由竞争”,没有准入许可呢?我们也是个新创立的弱势品牌,来不及瞬间强大呢?
嗯,那你可以试试挖一条叫做“成本优势”的护城河。这条护城河很不好挖,不过一旦挖好,就固若金汤。成本优势护城河,包括两种形态:规模,和管理。
先说规模。
商业中,有个非常基本的“成本公式”:
成本=(固定成本/销售规模)+变动成本
现在,我要挖“成本优势”的护城河,降低成本,怎么挖?
根据公式,有三种挖法:
- 降低固定成本(比如降低生产线的投入);
- 降低变动成本(比如降低原料采购价格);
- 提升销售规模。
小米选择了:提升销售规模。
2019年6月,在《刘润·商业洞察力30讲》的毕业酒会上,我邀请了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刘德来做分享。刘德讲了他们产品的案例。
假如做一个智能手环的固定成本是1000万(包括设计费、开模具、投入生产线),变动成本是60元(包括芯片、电池、包装等)。你怎么定价?
这和销售规模有关系。
小米说,我至少卖1000万个。那么1000万元的固定成本,摊薄在1000万个手环上,只有1元钱。加上60元的变动成本,卖61元就不亏。
但是,小米真的能卖1000万个吗?赌赌呗,看看谁怕谁。
现在,你是一个创业者,你也来做智能手环了。你觉得你能卖多少个?
我估计卖不到1000万吧。先说10万个?
好。1000万的固定成本,摊薄在10万个手环上,每个要100元,加上60元的变动成本,你要卖160元,才不亏。
小米的61元,对你的160元,你觉得谁更有竞争优势?
这个规模,就是小米的“成本优势”护城河。
那我也可以赌啊。你试试看,你未必敢。
为什么我不敢?我再举个例子。
我在得到上的专栏,《刘润·5分钟商学院》,为了保证输出品质,每个5分钟,我都要投入5~7小时的时间。以我的时间成本来计算,我大概一共投入了800万元人民币,来做这一门课。
得到课程的定价是199元。这就意味着,这门课必须卖出8万份,和平台对半分后,我才能收回成本。
当然,最后因为运气好,更重要的是你们的支持,这门课的销售规模超过了8万。
好。现在你想,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商业讲得比我好的老师呢?当然有。肯定有。估计还很多。但是,这时他们就需要做一个判断:在199元这个定价下,我有没有信心也卖出8万份?因为如果卖不到8万份,你就必须明知亏损,也要硬着头皮做完全年的课程。
199元之下的8万份,是我对“规模”下的重注,挖的护城河。
如果你确实觉得自己看准了商业进化的方向,就可以用“一把全压”的方式直接上规模,把竞争对手吓退在护城河之外。
然后,是管理。
我有一句话分享给所有读者:管理是永远的护城河。
每一家公司的创立,都是一个婴儿来到世间;而每一位创业者,都是它们那未经培训的父母。没有做过经理,从来没有认真学过管理,就开始做老板。他们要么把公司照书养,要么把公司当猪养。
创业者们,最喜欢讨论的,都是战略问题。比如我们进军哪个市场?我们用什么策略对竞争对手诱敌深入、一网打尽?
创业者们,最喜欢关注的,都是产品问题。这个包装的材质不够好,这个按钮的颜色不够高级,这个流程的设计不够流畅。
创业者们,最让人烦心的,都是管理问题。比如:
过去3个团队能做的事情,现在能不能一个团队做?
过去15天干完的事,现在能不能3天干完?
7个步骤,能不能并成6个步骤?
这笔钱能不能不花,或者少花25%?
这些都是管理。
战略是恢宏的决策,管理是每日的功课。因为默默无闻,所以总被人忽视。
黄铁鹰老师写过一本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人人都知道海底捞服务好,但就是学不会。
客户想要把剩下的西瓜打包,服务员就给他打包一个西瓜。你也给客户一个西瓜。排队等位时,海底捞给客户免费美甲。你也给客户免费美甲。客户在店门口看人吵架,海底捞端个小凳子给客户,让他站得高看得远,说:我们已经有店员去打听怎么回事了,一会儿回来给你汇报。你也给店里买了很多小板凳。
但是,你的生意,就是不如海底捞。怎么都学不会。
所以黄铁鹰老师说“海底捞你学不会”。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海底捞的服务,你为什么学不会。
因为海底捞有一道护城河。这道护城河,不是那些“人类已经无法理解的服务”,而是让员工不断创造这些服务的“管理”机制。
比如,海底捞是如何发工资的?
海底捞的薪酬制度中,有一项现代化公司难以想象的、极度奇葩的安排:把一部分工资,发给员工的父母。
什么意思?
具体来说,海底捞会根据员工的业绩,把一部分奖金(200元、400元,或者600元),以“父母补贴”的形式,直接寄给这位员工在老家的父母。
你想想,如果你是这位员工的父母,每月收到海底捞发的“父母补贴”,你是什么感觉?
你肯定更经常和街坊邻居串门了:
我们家孩子的单位啊,又给我寄钱了。真是。说了不要寄不要寄,他们偏要寄。这孩子也真争气,加入效益这么好的一家单位。来来来,这顿饭我请。
万一这个月绩效不好,只收到200元呢?立刻打电话过去了:
孩子,这个月我怎么只收到200元啊?是不是你没有好好干活啊?你要努力啊!不要偷懒啊!
海底捞不用鞭策员工。员工的父母会帮你鞭策。你说,海底捞,你是不是学不会?
比如,海底捞是怎么给店长分红的?
店长可以在一家店面分红。但是分红方案,有两个选择。
- A、获得其店面利润的 2.8%;
- B、获得其店面利润 0.4%的干股分红。虽然少,但是该店长还可以获得其徒子店3.1%的分红,获得徒孙店面1.5%的分红。
你是店长,你怎么选?
只要一个徒弟去开了一家新店,你至少能拿(0.4%+3.1%=)3.5%的分红,比自己干好多了。
海底捞不用鼓励收徒。店长会主动教徒弟,并鼓励他出去开店。你说,海底捞,你是不是学不会?
你能做到,别人做不到,你就在成本上拥有优势。管理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永远都是一条深深的护城河。
成本优势这条护城河,很不好挖,不过一旦挖好,就固若金汤。成本优势,来自于两种能力:规模,和管理。
规模,能成为护城河,是因为它摊薄了固定成本。如果你确实觉得自己看准了商业进化,就可以用“一把全压”的方式直接上规模,把竞争对手吓退在护城河之外。
管理,能成为护城河,是因为你可以敞亮告诉所有人,但也没几个人可以学会。管理效率的提升,会带来成本优势。因为别人很难学会,管理,是永远的护城河。
这一讲,就讲到这里。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护城河,它会自我生长,越来越强大。我们下一讲来介绍。
今天我给你留一道思考题:
管理为什么这么难学?把“学”这个字放在管理前面,是不是就错了?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