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段型商业,到中心型商业,再到去中心型商业,每次商业进化的脚步落下,都会震碎传统的交易结构,释放巨大的红利。
红利,来自短暂的供需失衡。
那在短暂的供需失衡之后,还有工资和利润两种收入。我们追求的是利润,那么如何持续赚取利润呢?解决方案是:挖护城河。
从这一讲开始,我将用四讲内容教给你四类护城河的挖掘办法,在商业进化的道路上,把越来越快出现,更是越来越快消失的红利,顺势而为地变为真正的利润。
护城河,也叫“壁垒”,就是易守难攻的战略优势。
如果你去寻找投资,和投资人眉飞色舞地讲完自己改变世界的梦想后,投资人很有可能皱着眉头问你一个问题:
你的壁垒是什么?
很多创业者一愣,说:是我们的创新能力。
不对。
是我们坚持不懈的毅力。
也不对。
是对市场敏锐的把握。
都不对。
这些都是进攻城池的云梯、弓弩、投石器。而壁垒,是不被这些武器攻破的城墙。
只懂进攻,不懂防守,就是只有矛,没有盾。你攻破城墙后,下一个人会用同样的“云梯、弓弩、投石器”,再把你攻破。
所以,在商业进化的道路上,顺势而为的正确姿势,必须有至少两步:
- 顺应商业进化的方向,抓住“红利”;
- 尽早开始深挖护城河,守住“利润”。

那么,你说的,所谓商业世界的护城河,或者说壁垒,到底有哪些呢?
巴菲特把护城河总结为四类。我在四类之下,帮你提炼了八条。它们是:
- 第一类,无形资产,包括许可和品牌;
- 第二类,成本优势,包括规模和管理;
- 第三类,网络效应,包括用户和生态;
- 第四类,迁移成本,包括习惯和资产。
在《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我们讲过开挖护城河的实战术。在《刘润·商业通识30讲》,我们从商业进化的角度,给你不同的视野。
这一讲,我们就从“无形资产”开始,讲如何用许可和品牌,守住你的利润。
在商业世界,“市场”真的是有效的吗?大部分情况下是。但有个前提:允许自由竞争。
上一讲我们说,真正的利润,来自没有竞争。
那怎么才能获得利润?一种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进入不允许自由竞争的市场。这个市场,被一条叫做“许可”的护城河守卫着。
什么是许可?许可,就是我能做,但你不能做的事情。
在不少国家,最赚钱的企业很多都是银行。那你可以开银行吗?对不起,不行。因为开银行,需要准入许可。这份准入许可,就是银行的护城河。有了这条护城河的保护,你只能看着银行们在城堡里赚钱。
不能开,你还说,那不是白说吗。
不是白说。因为虽然你已经大概率拿不到开银行的“许可”,但在商业进化道路上,传统的交易结构不断被震碎,总有一些新的价值被明显低估的“许可”震出来。
这,就是你的机会。
前面提到过成立于17世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大老远从荷兰跑到东印度群岛开发市场,这风险太大了。谁愿意干谁干吧。反正我不干。
在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向政府申请,我去开发殖民地吧。但是远赴重洋那么幸苦,政府你给我一个独家经营的“许可”吧。
持有这个“许可”,荷兰东印度公司多年开发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和1万名雇佣兵。
为什么?因为它看到了英国和东印度群岛之间建立“连接”带来的交易结构巨变,然后用极其有远见的眼光,拿到了价值被低估的“许可”。
今天的商业社会,也有大量的价值被低估的“许可”。
有一种商业模式,叫做BOT(Build-Operate-Transfer)。有些政府和企业想上一个项目,比如修桥造路,可是钱不够,怎么办?
这时,有些企业会和这些机构说,要不我出钱帮你建吧,桥的所有权归你,这就是“Build”;但是你给我10年的独家运营权吧,我用过路费来收回投资,这就是“Operate”;10年后,我把桥的运营权转回给你,这就是“Transfer”。
Build-Operate-Transfer。BOT的本质,就是一种“许可”。至于这份行政许可是否是被低估的,就看你的眼光了。
类似这种行政许可,还有很多商业特许经营许可的例子,比如某个海外产品在中国的代理权,某个中国产品在陕西的经营权,以及各种认证、资质等等,都是为了把对手排除在利润区外,减小竞争。
第二条无形资产的护城河,叫做:品牌。
很多创业者喜欢说,我的产品和某某大牌一模一样,还比它们便宜。它们赚了那么多钱,不公平。
那么,大品牌,是不是应该比同品质的创业者多赚钱呢?
答案很扎心:当然应该。
为什么?因为品牌,是它们利润的护城河。
在第一模块讲交易成本的时候,我们说过,大品牌的价值,是降低了消费者在无数小品牌之间的“比较成本”等等交易成本。消费者买大品牌的产品,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而买你的产品,可能就是一次冒险之旅。
所以记住:大品牌就该多赚钱。你要做的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拿起铁锹,默默地深挖这条护城河。
怎么挖?深挖品牌的护城河,有三个姿势:了解、信任和偏好。
“了解”,就是知名度。这需要用钱来挖。
宝洁一年投入几十亿美元,没日没夜地打广告。这么多钱投下去,有什么效果?
效果就是,你去买洗发水:
如果你头屑多的话,你会买什么?海飞丝;
如果你想让头发柔顺一些,买什么?飘柔;
如果你想让染的发不掉色,买什么?沙宣;
如果你想滋养头皮呢?潘婷;
那你想买纯天然的洗发水呢?伊卡璐。
这都是谁告诉你的?宝洁。
“信任”,就是美誉度。这需要用时间来挖。
品牌,就是你递给消费者的一把刀:我要是对不起你,你就拿这把刀捅死我。
谁都有可能犯错,只不过犯了错,要认怂、认错、认赔。这样消费者就不会动刀子捅你,假以时日,他们就会真的信任你。
这就是为什么同仁堂有那句古训: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偏好”,就是忠诚度。这需要用感情来挖。
请问,你更喜欢吴亦凡,还是蔡徐坤?
这个问题,就算打起来,双方的粉丝最终也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就是偏好,是长时间活动建立的感情使然。这种基于偏好的品牌价值,最终会让你就算有点不如别人,粉丝也会捍卫你,而不是抛弃你。
什么是护城河?护城河,也叫“壁垒”,就是易守难攻的战略优势。
从线段型商业,到中心型商业,到去中心型商业。每次商业进化的脚步落下,都会震碎传统的交易结构,释放巨大的红利。
但是,红利所带来的先发优势,不是护城河。先发优势只是帮你争取到了挖护城河的时间。
这一讲,我们说了四类护城河中的第一类:无形资产。其中包括许可和品牌。
许可,就是我能做,但你不能做的事情。品牌,就是用户的了解、信任和偏好。
这一讲,就讲到这里。许可、品牌,都是“无法看见”的护城河。下一讲,我们聊一种“固若金汤”的护城河:成本优势。
今天我给你留一道思考题:
埃隆·马斯克说,我不要护城河,我把专利全免费,最好的护城河就是一路狂奔。你觉得他为什么这么说?你同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