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超级节点:让人成为信息、商品和一切的中心
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在商业世界,从线段型商业进化到中心型商业,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在“线段型商业文明”,战胜“信息不对称”这条恶龙,是靠“信息博弈”这件冷兵器。那么,在“中心型商业文明”,靠什么呢?

靠那些,把10条、100条,甚至1000条交易线段,同时交错而成的“超级节点”。

超级节点,就是战胜“信息不对称”这条恶龙的机关枪。

超级节点,如何战胜信息不对称?

我举三个例子:信息的超级节点、商品的超级节点,和人的超级节点,并带你看看它们机关枪式的威力。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钱投广告,你会把广告投给谁?

当然投给央视。央视,可是中国最大的电视媒体啊。多少公司靠央视的广告,从默默无闻,到一炮而红,享誉天下。

但是,2013年,央视这个“中国最大的电视媒体”的广告,被一家互联网公司超过了。

这一年,央视全年的广告收入不到280亿元,但是这家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收入达到 319亿元。

这家公司就是百度。

不懂什么叫“波粒二象性”,立刻百度一下。听说华为推出新产品了?是什么?立刻百度一下。把东北大米弄到上海,就卖我20元?成本到底多少钱?立刻百度一下。

搜索引擎本身,并不生产信息。百度的口号是“连接人和信息”。它只是把人和信息连接起来的“超级节点”。

那么,这个超级节点,有多超级呢?

它一边连接着几十亿的网页(也就是信息),另外一边连接几亿的用户。让大家,可以在零点零几秒内,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但更重要的是,用户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次输入的关键字,背后都隐藏着自己的需求。搜“最新款手机”,可能是上一款手机摔坏了。搜“怎么做蛋糕”,就有大概率最近买烤箱。

这就有意思了。既然需求就写在“超级节点”上,那么,品牌商能不能不通过央视,直接在百度上,向有需求的用户,推广产品呢?

这就是“上下文相关广告”,也就是与内容匹配的网络广告。它成为了“信息超级节点”这个商业模式的盈利点。

今天,百度一年的营收,大约是700多亿元人民币。而发明上下文相关广告的谷歌,一年的广告收入,已达1000亿美金。

这就是“信息的超级节点”。

还记得在线段型商业中,我的绝杀“货比三家”吗?

老阿姨卖给我的羽绒服是600元,旁边那家400元,另外一家700元。然后,我在第二家店,花400元买下了同款羽绒服。这就是“货比三家”。

但是,商业的世界,真的必须“货比三家”吗?

我开车去买羽绒服,车停在红绿灯路口。原来那里有一个巨大的指示牌,显示A商场、B商场、C商场分别有多少停车位。

但是现在科技进步了,它不显示停车位了。它拍了一下我的车牌,知道我是谁,接着分析了一下我的社交网络数据,发现我想买一件羽绒服。

然后指示牌上显示:你要买的这件羽绒服,在A商场600元,B商场400元,C商场700元。

你猜这时候我会怎么办?

当然是直接把车开到B商场,买那件400元的走人。

你可能会想,不会吧?真要是有了这个指示牌,那还怎么做生意啊!不可能真有吧?

其实现在这块“指示牌”已经有了。

你在天猫上点一个按钮:按价格排序。几千、几万个商家,在你面前列队。你看,这是不是就是交通路口的那块指示牌?

阿里巴巴这个超级节点,减小了商品价格的信息不对称。

很多人说,阿里巴巴在吸血,京东在吸血,拼多多在吸血。但是,它们吸走的并不是血,而是在中心型商业时代,继续依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妄念。

但是,这只是商品的超级中心,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第一步。

最早在网上能卖什么?卖书。

为什么?因为作出买书的决策非常简单,知道一本书的书名、作者、目录、内容简介,以及价格,就可以买了。这些都是文字信息。信息量很小。

后来网速快了,可以传图片了。这时候,可以卖什么?可以卖衣服。

图片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信息量,远大于文字。慵懒的气质、宽松的剪裁、后现代的图案,用文字是讲不清楚的,但图片可以。

文字、图片之后呢?是短视频。

2019年底,我参加抖音主办的一次活动,主持一个论坛。“顾家家居”的一位新媒体负责人,分享了他们和抖音做的一次合作。那次合作,促成了大约23亿元的销售额,其中7亿元在线上完成。这7亿元中,平均客单价6000元,最高达7万多元。

你看一段文字,能直接下单7万元买家具吗?几乎不可能。看图片呢?还是很难。这样高单价的复杂商品,你可能还是想去现场试一试。但是,现在短视频提供的高密度信息,让很多人的心理防线一下子被打破了。

文字对称的信息量,可以用来买书,几十块钱;图片对称的信息量,可以用来买衣服,几百块钱;短视频对称的信息量,可以用来买家具,几千块钱。

“顺势而为”的企业家,总是想如何通过消灭信息不对称赚钱;“反清复明”的企业家,总是想如何回到过去的信息不对称时代赚钱。

搜索引擎,解决了人与信息的不对称;电商平台,解决了人与商品的信息不对称,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呢?

过去如果有个朋友A,想托你介绍认识一下你的另一位朋友B,你怎么做?

你可能会说:没问题,小事一桩。这样吧,我约一下时间,这周五下班后正好我有时间,我攒个局,叫上你们俩一起来吧?

他非常感激,你也很高兴。那天晚上,你们相谈甚欢。

但是今天,有个朋友A,想托你介绍认识一下你的另一位朋友B,你怎么做?

你可能会说:稍等啊,我拉个群。然后在群里说:两个都是我好朋友,你们自己“勾兑”啊,我先去忙了。

你连接两个人的效率大大增加,即便其中一个朋友正好在国外,而另一个朋友还在海南休假。

有一次,一位创业的朋友来找我,请我出出主意。她的产品很适合在小米平台销售。她的一位朋友帮忙对接了小米。对接完告诉她,这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小米也很期待。但是,他说用自己的“连接”价值,换一些股份。

我这位朋友问我,这些股份要不要给呢?

我当时就震惊了,都什么时代了,居然还有人用“信息不对称”换股份!

我说,如果你需要,我马上就拉个群,介绍你认识小米那个部门的负责人。我不要股份。对你有利,对小米也有利,为什么不做呢?很快,她的产品在小米众筹上线,并完成众筹目标的百分之几千。

在几亿人都连在一个超级节点上的时候,靠“我认识谁,而你不认识”来赚钱,已经越来越不可行了。

刘润

中心型商业,战胜“信息不对称”这条恶龙的方法,是依靠“超级节点”这挺机关枪,极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

互联网出现之后,超级中心井喷。搜索引擎、电商平台、即时通信,都是这样的超级中心。商业世界,进入一场消灭信息不对称的狂欢。

多少人在这场狂欢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中间,有你吗?

这一讲,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聊聊中心型商业文明,如何战胜“信用不传递”。

今天我给你留一道思考题:

在中心型商业时代,有其他不依靠互联网的“超级中心”吗?比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