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中心型商业:为什么家乐福、麦德龙、大润发,纷纷被收购?
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线段型商业之后的下一个商业文明,叫:中心型商业。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用三讲分别来讨论:

  • 1)什么是中心型商业?
  • 2)中心型商业,如何战胜信息不对称?
  • 3)中心型商业,又如何战胜信用不传递?

首先,什么是中心型商业?

随着连接手段的进步、网络密度的提高,越来越多首尾相连、承上启下的“线段型商业”的交易结构开始出现,并逐渐交错,催生出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甚至“米字路口”。

当越来越多的“交易线段”纵横交错,商业世界开始出现一些10条线段、100条线段,甚至1000条线段同时交错的“超级节点”。比如,罗马。你一定听说过一句话,叫作“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如,武汉。你也一定听说过武汉“九省通衢”的美称。

“超级节点”的价值,远超任何一个普通“交易节点”。因为在一个普通的交易节点,你只能和一个人交易。但是在超级节点,你可以和10个人、100个人,甚至1000个人交易。

从北京去广州的人,在武汉歇脚。然后和全国各地的商人一聊天,发现杭州和长沙能出更高的价。于是,北京商人改变了交易“线段”,不送广州了,而是把货送去杭州和长沙。

于是,全国各地的商人停在武汉,和不断聚集来的商人们“讨价还价”“跟随出价”“货比三家”。武汉,成为了一个“交易中心”。交易所创造的价值,逐渐沉淀在武汉,武汉因此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还记得我在前面说到的大理吗?

在公元8~13世纪,大理之所以能成为东南亚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因为它有意或者无意地因其“超级节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交易中心”。

陆运时代的罗马如此,大理如此,武汉如此;海运时代的香港如此,天津如此,上海也如此。

当若干“线段型商业”彼此交错时,中心型商业开始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

这场火山爆发,最开始可能只是你们家门口的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震感。然后蔓延开来,直到山崩地裂。

我们来看看,中心型商业是如何从“小区级中心”,扩大到“城市级中心”,再扩大到“全国级中心”,最后扩大到“全球级中心”的。

我很小的时候,在家做作业时,偶尔会听到窗外传来一声清亮的吆喝,“麦芽——糖——”。我欣喜若狂,拿着我好不容易存的那一点点零钱,冲到门前,买一块麦芽糖,吃个好几天。

有时候,在门口叫卖的不是麦芽糖,而是“糖芋——苗——”,我一样会欣喜若狂,这我也喜欢吃。

现在用你的商业思维想一下,这样走街串巷的效率多低啊。比如那个卖麦芽糖的小贩,他就是把麦芽糖的生产节点,和我这样的消费节点连接起来的中间节点。这个节点,只能连接这一种产品供需链条上的双方,是“线段型商业”。

但是,如果他的担子里,除了麦芽糖,还有糖芋苗呢?这时候,他就成为一个“十字节点”,连接两种生产者和消费者。小贩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进一步,如果他的担子里,除了麦芽糖和糖芋苗,还有雪糕和糖葫芦呢?这时候,他就成为一个“米字节点”,连接四种生产者和消费者。小贩的效率会进一步提高。这时候,小贩的交易结构,正在从“线段型商业”过渡到“中心型商业”。

一个卖很多东西的走街串巷的小贩,就叫“卖货郎”。然后,他卖的东西越来越多,背不动了怎么办?卖货郎就进化成了我们家门口的“夫妻老婆店”。

夫妻老婆店,是一种典型的小区级中心。

我从批发市场采购几千种货品,面对街坊几百户人家。A户人家和1号货品的连接,B户人家和2号货品的连接,C户人家和3号货品的连接,都可以在我这个小小的夫妻老婆店里完成。

我和我老婆分工协作。我的工作是去批发市场进货,也就是对接货品一端的几千个连接。我老婆的工作,就是守在店里卖货,也就是对接街坊一端的几百户人家。

我的小店,就成为了我们小区的一个超级节点、交易中心。

但是后来,很多夫妻老婆店都关了。因为沃尔玛这样的“城市级中心”。

我们在前面,讲过沃尔玛崛起的故事。

一家沃尔玛,大约有10万个以上的SKU,每天能接待2万~3万顾客。而一家夫妻老婆店,只有几千个(我怀疑都不到)SKU,接待几十、上百个客户。沃尔玛是比夫妻老婆店要超级得多的超级节点。

沃尔玛在中国的营收,以远超当时零售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在增长。

一种模式的增长,如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那一定是因为交易结构的改变。一些交易节点的超额增长,一定是因为另外一些交易节点的超额下滑。

换句话说,沃尔玛的超额增长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夫妻老婆店手里“抢”来的。一家大超市的崛起,是以100家甚至1000家夫妻老婆店的消亡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商业世界,正在从零散走向集中,从小区级中心走向城市级中心。

真正的进步,都是创造性破坏。你可以同情,但是无法挽救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模式。

再然后呢?再然后出现了“万能的淘宝”。

有一次,我突然想给我的布艺沙发买一个用来放茶杯的扶手。每家沙发扶手的宽度都不一样,我想要是能买到一个大小可调的,就像古代竹简一样的杯托扶手就好了。然后,我输入几个关键词,在淘宝上搜索我想象出来的“杯托扶手”。

居然被我找到了!

万能的淘宝!你能想象的一切东西,几乎都能买到。为什么?因为它是一个比沃尔玛,又要大得多的超级节点。

截止到2019年8月的数据显示,淘宝大约连接了左手7.55亿用户和右手11亿的商品。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

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的超额增长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沃尔玛们”手里“抢”来的。一家大电商的崛起,是以100家甚至1000家大型超市的消亡为前提的。

过去几年,家乐福被收购,麦德龙被收购,大润发被收购。无数人唏嘘不已。但其背后,本质是商业世界,正在继续从集中走向更加集中,从城市级中心走向全国级中心。

那么,全国级中心还会继续集中吗?如果会,还能集中到哪里去呢?

2019年,Mob研究院发表了一份《85、95、00后人群洞察白皮书》,调查显示,95后和00后最喜欢的购物场景,居然是跨境电商!

我2000年第一次去美国,当时有很多小伙伴托我买微软鼠标带回来,好用。后来呢?大家托我带商场专柜的化妆品。再然后呢?去奥特莱斯买衣服、鞋子、箱包。再然后呢?去Costco(好市多)买鱼油、褪黑素、钙片。每次回国都会人肉带很多东西,大多是帮朋友买的。

为什么?出趟国不容易。

现在呢?现在95后、00后(也就是20~25岁)的小朋友们,躺在自家的沙发上,就能完成这一切。

在互联网(信息流)、支付手段(资金流)和跨境运输(物流)的帮助下,全球几十亿人正在逐渐聚向一个“全球级中心”买东西。

这个地方会是亚马逊,还是阿里巴巴,或者是其它?

刘润

什么是中心型商业?

当越来越多的“交易线段”开始在同一个节点交错时,商业世界开始出现一些10条线段、100条线段,甚至1000条线段同时交错的“超级节点”,并形成交易中心。这就是中心型商业。

集中的效率,高于分散。中心型商业的效率,高于线段型商业。因为在一个普通的交易节点,你只能和一个人交易。但是在超级节点,你可以和10个人、100个人,甚至1000个人交易。

所以,你正在看到一场,从小区级中心,到城市级中心,到全国级中心,到全球级中心,蓄势已久、喷薄而出的火山爆发。

当今商业,你所看到一切惊心动魄的恢宏叙事,其实都是这个“中心化”的喷发过程。冷却下来后,是京东、阿里、eBay、亚马逊,等等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

希望其中有一座,会是你。

这一讲,就讲到这里。在恢宏的中心型商业文明中,人们是如何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阻力,降低交易成本的呢?我们下一讲聊。

今天我给你留一道思考题:

如果全球型中心注定要出现,你觉得它会是亚马逊,还是阿里巴巴,或者是其它?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