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徐凯文的心理创伤课。
前面三讲,我们从心理创伤当事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如何面对创伤、如何与心理健康工作者合作,以及如何跨越创伤。这一讲,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看如果你身边的人遭遇了心理创伤,你可以做什么?
虽然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创伤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但跟他们相处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总的原则可以遵循。我选择了三个与创伤当事人相处的典型情景,把这些原则出成了选择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你能答对几道?
第一题
一天前,你的朋友刚经历了严重的创伤事件,你第一时间来到他的身边。这个时候你该:A什么也不说,下碗面给他吃,或者默默地陪着他。B告诉他,我知道你很难过。
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做法大概都有人选择。但在这种情况下,选A,给予朋友陪伴和照顾,可能是更适合的方式。为什么呢?我来讲两个真实的故事。
2002年,北大山鹰社的成员去希夏邦玛峰登山。一共去了十个人,分成AB两组,每组各五个人。A组先出发,B组稍后。A组出发之后遭遇了雪崩,五位同学全部遇难了。因为雪山环境条件恶劣,如果把遗体运下来,可能会导致二次伤亡,于是这五位同学就长眠在雪山中了。他们的父母也没有条件去现场看他们的遗体,只能在北京举行哀悼仪式。当时,有一些医生去帮助这些伤心的父母。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遇难同学的父亲非常悲痛,一个医生去安慰他。这位医生使用了常见的共情的会谈技术,对老父亲说:“我想,你儿子去世了,你现在一定很难过吧。”令人意外的是,这位父亲听完以后非常愤怒。他说,我这么优秀的儿子走了,连遗体都见不到,你还问得出我是不是很难过?
其实医生是想安慰他,但安慰的结果反而让他感到对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为什么愤怒?因为他觉得没有人能理解他当时的痛苦。如果有人说自己能理解,他的感受可能是:你能理解什么,你的孩子也这样走了吗?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2008年,地震发生后,5月19日我到了绵阳市中心医院。当时,医院一楼的大厅里住满了抢救过的、没人照顾的伤员。这些伤员有的骨折了下不了床,有的被压坏了膀胱不能小便,基本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而他们的亲人要不就亡故了,要不就失散了联系不上,他们只能自己躺在医院的大厅里。地震过后,医生和护士的人手远远不够,照顾他们的就是绵阳市一些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我跟中学生们交流,他们来做志愿者,就是陪着这些伤员,给他们喂水喂饭、帮他们倒尿盆。其实,这就是这些刚刚经历了生死的伤员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想一想,在这个时候,你是需要来给你做心理上的疏导,还是需要吃饱饭、正常上厕所呢?
所以我们说,当创伤刚刚发生的急性期,安心首先要安身。因为人在刚经历生死创伤之后,会感到恐惧不安,从而出现心理上的退行,变得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没法自我照顾。因此,这个时候,照顾和陪伴比心理的安慰更重要。作为朋友,我们不用急着去问他们心里的感受,甚至不用问他们是不是想吃饭喝水。我们只需要扮演好照顾孩子的父母的角色,去无条件地陪伴和支持,照顾好他们的一日三餐、正常起居,让他们感到安全。
第二题
在创伤发生的一个月内,你的朋友出现一些典型的创伤症状,比如高度警觉、解离、闪回、做噩梦,他问你:“我现在这个样子是不是疯了?我是不是再也不会好了?”你应该说:A没事,别多想。B你的情况是正常的反应。
你已经学习了前七讲,我相信你会比较坚定地选择B,把心理创伤的相关知识,给朋友做一个全面的介绍。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扮演老师的角色,对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让他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症状会不会自行改善和消失。
我曾经给一个班级的高二学生做过心理干预。他们班一起去春游,途中出了车祸,车失控撞进了一个建筑物。坐在车头的人都去世了,坐在车中部的人受了重伤,坐在车尾的人没事。这些幸存下来的学生,当他们身体上的创伤控制住了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的脑子坏掉了,看不进去书,记忆力急速下降,直接带来的就是学习成绩的影响。这让他们感到非常焦虑和恐惧,因为就要考大学了。
其实他们的记忆力没有受损,经历创伤事件后出现的解离症状,也就是短期内的注意力涣散,让他们无法把关注点放在自己需要学习、记忆的内容上。而这种记忆的涣散,随着时间的流逝,是可以改善的。了解到这些知识之后,这些同学就稳定了下来,学习成绩也有了回升。你看,我们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这样工作的,学习了这门课,下次遇到这类问题,你就能从专业角度,分析朋友的创伤症状,有的时候,了解本身就有治愈的功效。
第三题
你的朋友迟迟走不出创伤,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说他想要自杀。你会对他说:A别做傻事啊。B你打算怎么自杀?
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会选A。但如果你的朋友已经在创伤里沉溺了很久,选B才是正确的。你要在保证对方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判断他是不是需要尽快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他对怎么自杀毫无想法,只是说自己想死。其实只是换了一种听起来极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宣泄自己的情绪。作为朋友,你只需要扮演好第一题里父母的角色,陪伴他、照顾他。你可能要问,就算我的朋友只是在宣泄情绪,万一我这么问,真让他想自杀了怎么办?放心,如果一个人并不想自杀,他是不会因为你问了这个问题,就想结束生命的。
真正想自杀的人,往往已经考虑过了实施的方法。所以一旦他能够回答自己要怎么自杀,你就要立刻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在保证人身安全之后,你就要带他去接受专业人士的帮助。
一个想自杀的人,对去医院、看医生这种建议,是非常抗拒的。但我们前面讲过,心理治疗特别依赖来访者的配合。所以,你不太适合强行带他去医院,更适合告诉他,你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并不是因为你觉得他不正常,而是因为他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这些事情给他造成的损害,让他没法正常地生活和工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会有同样的困扰和痛苦,都需要专业的帮助。心理创伤治疗,可以帮助他减轻痛苦,从噩梦的阴影中走出来。
在选择求助对象的时候,我还是推荐先去医院的精神科。精神科医生会给你的朋友一个合法的、科学的诊断。而且,如果一个人严重到了要自杀的程度,往往需要服用药物,精神科医生是唯一具有处方权的专业人士。
如果你的朋友在吃药的同时,还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我建议可以请精神科医生做推荐。如果你想帮朋友寻找其他心理咨询师,可以重点关注咨询师的教育和从业经历。一是要看咨询师有没有医学教育背景,二是看咨询师有没有接受过心理创伤的专业培训。
总结
如果身边的人经历创伤,你在不同的阶段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创伤刚发生的时候,你要扮演父母的角色,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在创伤发生的一个月内,你要扮演老师的角色,让他了解发生了什么。
如果朋友迟迟走不出创伤,就要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尽快让他接受专业人士的帮助。
好,到这里课程就结束了。对于心理创伤,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在知识城邦与我交流。
思考题:
据你观察,当朋友经历创伤,我们还可能陷入哪些典型的应对误区?
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